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由城市经济向县域经济蔓延。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需求减弱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使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而国内1998年以来,为适应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对其在县域的分支机构进行调整并大范围地从县域金融市场中退出,造成这一地区金融服务“真空”状态,这不但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更使中小企业本来就困难的融资境况雪上加霜。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县域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借鉴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建立县域银行的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由以下五章组成:第一章创设县域银行的背景与意义。首先根据选题对相关文献进的梳理,对县域银行等概念进行界定,确立分析目标,并从我国需要新的银行主体加入和县域创设银行试点的优势两个角度,阐述了选题的意义。第二章创设县域银行的经济可行性分析。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创设县域银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县域银行创设符合县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中央政府有意愿也有能力推动县域金融制度的变迁。第三章创设县域银行的经济竞争力分析。通过县域银行与其它县域金融机构的可能存在的竞争进行分析,指出县域银行所具有特殊竞争优势,论证了创设县域银行的经济可行性。第四章创设县域银行的法律可行性分析。本章从银行准入、银行运营和银行退出三个角度分析了县域银行创设后面临的制度障碍。得出的结论是,法律层面没有绝对禁止新型银行的创设,因此建立县域银行具有法律可行性。第五章创设县域银行的法规和政策建议。改革既要有目标也要有路径,本章依据西方学者对市场经济改革次序和管制理论中的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研究成果,从县域银行的准入、运营和退出给出了制度设计的具体建议。最后是文章的结论,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总结,结论是创设县域银行具有可行性,但也面临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市场准入等问题,需要精心设计各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