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一方面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我国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大宗商品、粮食的价格出现过大幅波动,这些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给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2010年以来,全球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又出现全面上涨态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和国际石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相比2009年初的谷底,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至2011年4月份最大涨幅近50%,布伦特油价最大涨幅近60%,与此同时,国内衡量物价水平的PPI和CPI指数也节节攀升,2011年前三个月PPI分别同比上涨6.6%、7.2%、7.3%,CPI分别同比上涨4.9%、4.9%、5.4%。我国作为原材料和能源消费大国,显然受到了冲击,可仍有必要弄清的问题是:外部冲击是否对国内物价造成了影响?本文将从外部冲击入手研究输入型通胀,选取国际油价指数(Brent)、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代表常见的外部冲击。本文先是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油价为外部冲击变量结合汇率建立SVAR模型,考察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外部冲击对我国进口价格指数的影响;接着再以进口价格指数为纽带结合国内上中下游价格指数分析了这种冲击在国内的传导,最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外部冲击在我国目前的价格传导特点下在经济体系中的释放。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能够通过进口价格传导到国内,但传递不完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最大,国际油价其次,汇率最弱。而且我国价格传导有自身的特点:正常的传导路径只在中下游出现,并且存在中下游价格反向倒逼上游价格的奇特现象;进口价格对上中下游价格的传导都不显著,其它价格都能反向传导到进口价格;因此,外部冲击在国内的释放并不仅以CPI的上涨为表现形式,它在国内以其它方式释放也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会继续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的贬值继而会带来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在灵活度较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背景下,我国很难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对冲美元贬值的影响,这种冲击必将会传导到国内的物价体系中,在国内存在物价管制,上游垄断特征明显而中下游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这种冲击在国内经济系统的释放有一部分以输入性通胀压力来表现,还有更大部分可能以另外的方式表现。由于我国上下游市场结构的特点,国内原材料、能源等上游商品生产企业具有明显的垄断特征,而下游商品生产企业面临的却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结构,结果是上游垄断性生产企业可以肆无忌惮地涨价,而下游竞争性生产企业却无法同样涨价,只能自己消化上游企业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生存越来越困难,一旦超过企业承受极限,导致矛盾激化,将有可能导致上游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下游企业大量倒闭,全社会失业率快速上升,国民经济陷入萧条,随即还将引发物价指数报复性上涨,形成滞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