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羊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以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防治和根除PR的主要措施,经典的Bartha-K61株弱毒活疫苗在伪狂犬病的防控和根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2011年以来,在我国很多免疫过Bartha-K61弱毒疫苗的猪群中接连爆发了伪狂犬病新疫情。本实验室前期分离到一株PRV变异株(命名为PRV TJ株),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经典强毒株PRV SC株相比,TJ株的致病性明显增强。为了防控当前爆发性流行的PR,本实验前期以PRV TJ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gE/gI双基因缺失突变株rPRVTJ-delgE/gI,证明其在猪体上是安全的,且能对PRV TJ株的攻击提供快速、完全的保护。绵羊是评估伪狂犬病疫苗的动物模型,随后我们评价了rPRVTJ-delgE/gI在绵羊上的安全性。结果显示,rPRVTJ-delgE/gI接种的绵羊出现了PRV特征性的临床症状,甚至出现了死亡。说明rPRVTJ-delgE/gI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为了提高rPRVTJ-delgE/gI的安全性,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等方法进一步缺失了TK基因,构建了三基因缺失病毒rPRVTJ-delgE/gI/TK,并对其进行了系列鉴定。结果显示,rPRVTJ-delgE/gI/TK在PK-15细胞上形成病毒蚀斑的速度、形态和大小与rPRVTJ-delgE/gI相似,二者的体外生长动力学均比亲本病毒PRV TJ株弱。随后对rPRVTJ-delgE/gI/TK在小鼠、绵羊及猪只上进行了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评价。结果显示,将rPRVTJ-delgE/gI/TK接种小鼠、绵羊及猪只后,均没有出现任何PRV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死亡。然而rPRVTJ-delgE/gI接种的小鼠及绵羊,出现了严重的瘙痒、神经症状及死亡。说明rPRVTJ-delgE/gI/TK对于易感动物小鼠、绵羊和自然宿主猪的安全性明显高于rPRVTJ-delgE/gI。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显示,将rPRVTJ-delgE/gI/TK接种绵羊和猪只后,均产生了PRV特异性抗体,且与rPRVTJ-delgE/gI相当。rPRVTJ-delgE/gI/TK以105、104 TCID50/头的剂量免疫猪只后,能够抵抗PRV TJ株的攻击,攻毒保护效果与rPRVTJ-delgE/gI相近,说明TK基因的缺失没有改变rPRVTJ-delgE/gI的免疫原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r PRVTJ-delgE/gI/TK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有希望作为防控当前PRV流行的疫苗候选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