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捷克斯洛伐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性运作的手机银行,其后,各国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手机银行业务。如今,历经近20年的进化与升级,手机银行已经成长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的一项非常普遍的金融服务。从全球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欧美地区的手机银行起步较早,但受传统的消费习惯影响,手机银行尚未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日韩手机银行的发展最为成熟,用户接受度较高;菲律宾、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变革性的手机银行,依托发达的零售代理商网络,拓宽了农村的金融服务渠道,为低收入人群获取正规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国内的手机银行业务兴起于1999年。后几经波折,近年来,由于3G网络的推广、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完善,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各参与主体,不断推出更加方便、快捷、个性化的手机银行产品,以抢占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手机支付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对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如火如荼,国内对该业务的监管却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而手机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有其特有的风险与安全问题,需要予以适当的监管。因此,亟需对当前我国手机银行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完善改革建议。本文从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监管现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诸多监管漏洞,比如,手机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缺乏信息披露制度,缺乏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借鉴国际上手机银行的发展现实和监管经验,提出了完善手机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以保证既能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维持行业稳定发展,又能够确定公平的竞争原则,为手机银行创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