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海南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在东寨港演丰镇、三江镇和清澜港文昌的海岸从水缘至陆缘设置样带,于每样带按一定间距设置调查位点,在每位点记录物种出现情况,并分析部分样带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化性质。比较东寨港和清澜港土壤底质、潮位等因素对红树林分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红树植物物种从低潮滩至高潮滩分布的序列为:白骨壤一般为先锋植物,但由于适应生境能力强,在不同滩位和潮带均可见:正红树、红海榄、杯萼海桑、海桑为前沿向海带:秋茄、桐花树、木榄、海莲、角果木、瓶花木、榄李位于中间林带;木果楝、老属筋、卤蕨为后缘靠陆带。对土壤物理性质研究表明,清澜港红树林样地土壤砂石含量高,土壤质地类型都为多砾质,土壤分形维数较小(<2.300),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差,土壤含水量低,土壤容重较大,土壤可溶性离子含量低;而东寨港样地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土壤质地类型介于粉土和壤土之间,土壤分析维数较大(>2.300),水分的保蓄能力较好,含水量高达90%,土壤容重较清澜港低,土壤可溶性离子含量较高,其中,样带五土壤含盐量达12.573 g/kg;从陆到海清澜港各样带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而东寨港各样带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物种中以最靠陆的榄李林下土壤含水量最低。各样带土壤容重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容重、pH呈现向海林带低于中间林带、向陆林带。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物种对pH、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深度对pH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土壤养分含量的研究表明,从各样带平均值来看,以东寨港样带五土壤总氮、全磷、有效磷、全硫、全铁、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氨氮含量最低,仅为0.0859 g/kg,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116.0791 g/kg,清澜港各样带养分含量均值一般较东寨港低;从海到陆,土壤总氮含量以中间林带含量最高,向海林带和向陆林带含量偏低;而其它养分指标一般清澜港向海林带最大,东寨港以中间林带养分含量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铁、有机质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而氨氮、全硫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从群落演替类型变化上看,养分指标一般以演替后期的群落类型为最大,尤以海莲和木榄林下土壤养分水平较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物种对全氮、全磷、有机质、全铁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深度对全磷、有效磷有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生化性质的研究表明,清澜港各样带,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海到陆的变化规律均呈现向陆林带>中间林带>向海林带,而东寨港各样带,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向陆林带、中间林带>向海林带,可见外滩由于长期淹水,土壤酶活性较低;群落变化规律则脲酶以木榄群落活性最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海莲群落最大;但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脲酶活性存在的差异不大;从各层土壤脲酶的活性变化来看,各样带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为表层(0-20cm)略高于底层(20-40cm)。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深度对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各红树植物对土壤理化生性状要求不同,正红树,红海榄一般生长于淤泥深厚的滩地,白骨壤、角果木、榄李、卤蕨、老鼠簕等在沙质土上也能生长,榄李林下,土壤SO42-浓度最高,因此该物种下的立地酸性强,而木榄林下土壤SO42-浓度最低,这表明该红树林植物根系有吸收、富集硫元素和分解释放SO42-的作用。榄李和瓶花木各养分指标相对较低,而木榄,海莲盐分和各土壤养分指标也较高,表明该物种需要较好的立地;桐花树分布于林前缘附近的低潮带裸滩因含有大量的呼吸残体,土壤可溶性盐分离子含量高,且有机质及全氮,全磷,有效磷,全硫,有机质,全铁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