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经济是建立在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区域经济。黄河流域地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开发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但由于黄河流域在地形地貌、气候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发展阶段,以及社会资源的分布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空间差异性,因此,如何识别并优化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的角度出发,对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经济空间开发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黄河流域目前经济空间分异状况、对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的识别、各种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的经济运行效率,以及对这些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的优化及开发策略等方面。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从黄河流域的经济空间差异来看,上游青海与下游山东两省的内部经济差异较大,但处于逐步缩小的状态;黄河中游及靠近中游地区内部经济差异相对较小,但有扩大的趋势;2000年以前黄河流域省内差异是影响黄河流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2005年省际差异对整个流域经济差异的贡献超过了省内差异,成为影响流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目前主要存在四种经济空间开发模式,分别为增长极开发模式、多中心开发模式,“点—轴”空间开发模式和圈层式空间开发模式。这四种开发模式自西向东逐渐呈现出一种由“点”到“点—轴”到“圈层”的发展状态。第三,黄河流域目前存在四种经济空间开发模式中,圈层开发模式处于经济发展的相对高级阶段,经济运行效率最高,对周围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最好,但是当这种模式处于发展尚不完善阶段时,圈层外围的边缘地带经济运行效率则比较低。在多中心经济空间开发模式下,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由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几个中心城市的总体效率并不都是处于相对最好状态,经济发达程度从目前来看也并不十分高,但是这种经济空间开发模式对周边地市的带动作用较好。增长极开发模式和“点—轴”开发模式中,经济运行效率较高的仅限于增长极地区,而对增长极的周边地区和轴带末端地区的带动作用不大,辐射作用不强。第四,就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优化而言,上游区域应着力强化现有的增长极,在有条件地区延伸轴线,河套区域需加强现有区域中心的发展,提高自身经济实力。中游两个经济轴带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依托地势及交通线不断延伸,增加轴带上节点城市数目,达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目的。下游的河南经济圈重点在于发展经济高水平区域,并提高中高水平区域实力,不断完善圈层结构,增强各级区域的辐射力;山东经济圈则应在保持现有高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挖掘潜力,缩小区域内经济差异,利用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起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