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作为四大重点领域之一的区域性批发市场遵循“撤市外迁”与“原地转型”相结合的疏解原则,5年来累计疏解市场580多家。在疏解硬性指标完成的背后,存在承接地平台同质化竞争、商户回流、转型缓慢等问题。可见,虽然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批发业已成为共识,但如何科学合理地在天津和河北选择产业承接地尚存较大争议。因此,准确把握京津冀批发业发展概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行业选择以及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批发业疏解为研究对象,遵循“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内在机理→实证研究→实现路径”的研究思路,在梳理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与承接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法剖析京津冀批发业发展现状,依据大量新闻报道和政府公告总结北京批发业疏解成果和问题。接着基于企业和政府、转出地和承接地共同作用形成的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运用有限理性下重复进化博弈法分析区域产业转移的博弈过程,说明了地区承接能力和政府支持对承接地选择的重要性。然后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产业承接地选择评价体系,通过对改进的产业梯度系数、政府产业发展规划、承接区位影响因素和产业承接能力综合评价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明确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批发业各细分行业疏解的目的地。最后,出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产业转移方需要明确疏解方向,加快转型升级;产业承接方需要提升承接能力,实现匹配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