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差异与伦理悲剧--毛姆小说《克雷杜克夫人》的伦理学解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萨姆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戏剧《恶性循环》《贵族夫人》等。综观国内外对毛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小说研究,其中又以长篇小说为重,且主要集中在对《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彩色的面纱》几部作品的研究。可是毛姆一生共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除了以上几部作品,其他小说都很少引起评论者的关注,《克雷杜克夫人》便是其中之一。有评论认为:或许正是对毛姆几部重要作品的重视才导致了对于其它作品的忽略。《克雷杜克夫人》是毛姆的早期作品,其出版正值现代主义在欧陆和英国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毛姆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观,继承现实主义传统,运用写实手法创作《克雷杜克夫人》,使其成为再现十九世纪末英国一个角落的“社会风俗画”。此外,这部作品中已经出现婚姻与爱情和精神探索两大主题,这也成为毛姆一生创作的主旋律。  这部小说以十九世纪末的英国为背景,讲述了伯莎·莱伊和爱德华·克雷杜克这两个来自不同阶级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本文主要从婚姻伦理的角度切入,综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文本细读批评、性别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等方法,对小说进行研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笔者认为伯莎与爱德华结婚前后的伦理身份悬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社会对其的认同具有很大差别,身份的差异使他们陷入三大伦理困境之中:阶级出身与思想行为千差万别;自我身份认同的缺失常常引发冲突;社会身份差异导致各种矛盾。伯莎和爱德华为了解决伦理困境,都作出了相应的伦理选择:爱德华在爱隋与阶级中选择了爱情,在社会抱负和家庭责任中选择了社会抱负;伯莎在爱情与世俗中选择了爱情,并且为之展开了三次逃离与回归,这也成为小说的主线。两位主人公不同的选择最终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悲剧的产生,他们的伦理悲剧体现在婚姻层面,也体现在个人的精神追求层面。此后,笔者揭示了作品中彰显的伦理价值,主要概括为两点:婚姻中爱与责任同样重要;女性应该走出家庭拥抱人生。同时也阐述了隐藏在作品中的作家的伦理思想:外在实际与内在精神并重;同性恋情结导致对女性的傲慢与偏见。最后,文章把《克雷杜克夫人》这部小说放到毛姆的整个创作过程之中进行关照,发现女性出走问题正是婚姻爱情和精神探索两大主题交汇处的关键问题。这不仅是这部小说的核心问题,更是毛姆系列作品中都涉及的重要问题,毛姆毕生创作都离不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因此对这部小说的探讨也成为毛姆整个创作研究的重要部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耐肥水、抗倒抗病较强的优质、高淀粉玉米郑单18作为主导品种,以中农大236为辅助试验品种进行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试验。二、精细整地,
在淄博市张店区,提起沣水镇张一村党支部书记尹尊明,没有不知道的——他带领群众将张一村建成了一个集建材、陶瓷、化工、电子、汽车配件、机械加工等 In Zhangdian Distric
针对首钢搬迁调整、区域转型升级的区情特点和阶段性特征,石景山区委以“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为主题, In respon
“十七年”内蒙古草原小说了描写了蒙古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内蒙古的民族解放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此外还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坚韧勇敢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5月21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专程从北京赶来,深入工程建设一线,看望和慰问建设者。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团委书记窦利军陪同下,陆昊来到建设工地现场,实地察看了工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多种外来文化在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希望结合现有挽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