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扩张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现象,始终是国内外经济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上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了连续19个季度的下滑,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是政府决策者和学术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由于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缺陷,本论文依托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将信贷扩张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围绕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生产结构的扭曲变化进行相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深刻揭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更为系统的分析框架。首先,本文对ABCT及其核心概念进行了澄清,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在ABCT框架下利用我国1995~2014年间的时间序列季度数据检验了主要经济总量指标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增长会直接引起信贷数量的扩张以及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的偏离。然而,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货币利率和信贷数量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晰。利率的扭曲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对总产出波动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率偏离度、投资消费比和投资消费价格指数比这三者能解释总产出增长率波动变异的52.9%。所以,本研究基于中国主要总量经济指标的实证检验为ABCT提供了支持。再者,本文利用我国1995~2011年间35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年度序列数据检验了信贷扩张导致的生产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经济扩张阶段,生产结构变得更加迂回,产出价格指数上升,而且高级生产阶段的产出价格指数比低级生产阶段的上升更快;而在收缩阶段,生产结构迂回程度下降,高级生产阶段的价格指数相对于低级阶段下降更快。同时,本文验证了人为压低的利率是生产结构迂回性变化的Granger原因。基于生产结构的实证研究再次支持了ABCT。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了评论,并从不当投资的角度分析了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