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麦内生真菌生物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Ggt)侵染引起的小麦全蚀病(take-all)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土壤传播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目前,由于缺乏抗全蚀病的小麦品种,生产上对于该病害的控制主要采用施用化学药剂和轮作等措施。化学农药使用易于造成环境污染和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轮作措施受耕作制度限制,防治效果不理想,迫切寻求新的病害防治替代措施。植物内生真菌是定殖于植物内部并与植物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利用内生真菌生物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离、筛选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有效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研究其生防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出有效的生防制剂奠定基础。利用查氏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马铃薯胡萝卜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沙堡氏培养基、黄豆芽汁培养基、豌豆培养基及其相应添加小麦苗提取物的培养基,测定不同培养基对于小麦内生真菌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黄豆芽汁培养基分离效果最好,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分离效果最差。通过对麦苗表面消毒后涂布黄豆芽汁培养基平板的方法,从来在大田健康小麦内部分离出内生真菌191株。分别对分离出的191株小麦内生真菌进行防治小麦全蚀病活体筛选,发现其中10株有明显生防效果,编号分别为46、48、49、59、60、64、70、140、147和163。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10株生防菌株在LB、KBM和查氏3种培养基上对于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性,结果发现48号菌具有拮抗能力。同时发现,生防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产生拮抗物质的能力不同。分别以胶体几丁质、葡聚糖和壳聚糖作为唯一碳源,测定上述10株生防菌在平板上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发现140号菌能够在离体条件下产生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测定了菌株140在小麦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该菌是小麦根中能够长期定殖,证明了该菌株为内生真菌。分别于室内和室外测定了140号菌株对于小麦全蚀病的生防能力,发现该菌株在不同测定条件下均表现出稳定的生防效果,表明利用该菌株防治小麦全蚀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分别测定了生防菌140号菌株处理后对于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小麦经过140号菌处理30d后,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要高,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但是对于小麦叶片的电导率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表明该生防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小麦的生长的潜能。
其他文献
中国大量加工进口原油和催化裂化(FCC)原料的劣质化与重质化趋势,迫使人们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劣质催化裂化掺炼原料-焦化蜡油(CGO)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该文在
滴流床反应器是一种广泛应用在石油炼制、化工生产、污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器。由于滴流床反应器采用气-液两相并流向下通过催化剂床层的操作方式,造成了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的复杂性,因此,从介观尺度—颗粒尺度入手,细致观察流体在催化剂颗粒表面的流动特性及颗粒表面气-液-固三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获得整个床层的流体流动特性,更能准确的表述出反应器内部流体流动特性。本文选用VOF模型对滴流床中气
会议
会议
该文着重介绍了催化湿式空气氧化法稀土类催化剂的研究.实验制备了A、Co、Ln三个系列的催化剂:A系列采用浸渍法制备;Co系列以钴为主活性组分,以沉淀法制备;Ln系列以稀土元素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多药结核菌(multi-drug resistant TB, MDR TB)的出现和流行,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的传播与流行,以及世界人口移民流动增多等原因,使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急剧恶化,各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均呈回升趋势。目前,结
会议
会议
会议
鲁斯可皂苷元有抗炎、抗血栓和抗肿瘤等方面作用,呈现出良好的药用前景。《中国药典》自2010年版起收载以鲁斯可皂苷元作为麦冬质量评价的标准物质。近年来,鲁斯可皂苷元的生物活性逐步被人们认识,其潜在的临床价值待进一步研究,对该化合物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鲁斯可皂苷元主要以中药材麦冬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制备,但因其在麦冬中含量较低,加之麦冬价格较高,药材综合利用率低,造成制备成本居高不下。麦冬作为“药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