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盐害是限制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已定位和克隆了很多耐盐性相关的QTL/基因,但是我们对水稻耐盐性调控的分子机制仍未清楚。前期我们通过CRISPR/Cas9方法创制了一系列水稻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对相关突变体的非生物逆境胁迫耐受性进行鉴定,发现其中一个水稻突变体Osst1(salt tolerant 1)表现出对盐胁迫耐受性增强的表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Os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害是限制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已定位和克隆了很多耐盐性相关的QTL/基因,但是我们对水稻耐盐性调控的分子机制仍未清楚。前期我们通过CRISPR/Cas9方法创制了一系列水稻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对相关突变体的非生物逆境胁迫耐受性进行鉴定,发现其中一个水稻突变体Osst1(salt tolerant 1)表现出对盐胁迫耐受性增强的表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OsST1基因的功能和耐盐性调控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知,OsST1基因全长2355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该基因CDS序列长648bp,编码一个含215个氨基酸的脂肪酸合成酶,蛋白分子量为23.34KD。(2)qRT-PCR分析显示,OsST1基因在叶片、叶鞘等绿色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根、茎秆、幼穗等部位表达较低;同时,OsST1基因受盐、干旱、ABA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OsST1蛋白定位于叶绿体。(3)OsST1基因敲除影响水稻的株高和根长,通过对叶鞘内表皮细胞观察发现突变体细胞长和宽均大于野生型,且qRT-PCR分析显示突变体中部分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说明OsST1基因功能缺失可能同时影响细胞扩张和增殖。(4)Osst1突变体对盐胁迫耐受性增加。水培幼苗和离体叶盐处理实验均显示Osst1突变体存活率较野生型显著提高,幼苗叶片H2O2和O2-积累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以及APX、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提高,说明OsST1参与盐胁迫调控。(5)离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Na Cl处理后Osst1突变体地上部N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而地下部则积累较多的Na+,地上部K+积累情况则相反。说明OsST1功能缺失减少了盐处理下突变体地上部Na+的积累可能是其耐盐性提高的原因。(6)qRT-PCR分析显示,150m M Na Cl处理后,Osst1突变体中盐胁迫响应相关转录因子Os DREB1A、Os DREB2A、离子转运相关基因Os HKT1;1,以及抗氧化酶基因Os CATB和Os POD1上调表达,且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水平。(7)Osst1突变体对ABA处理更敏感。5μM ABA处理对Osst1突变体株高和根长抑制显著高于野生型。同时,Osst1突变体中部分ABA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量高于野生型,说明OsST1可能参与水稻对ABA的响应。(8)通过对野生型和Atst1突变体土培和组培盐处理分析发现Atst1突变体的耐盐性增强,且突变体积累较少的ROS和MDA。盐处理后Atst1突变体中耐盐性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这些结果表明,拟南芥同源基因At ST1同样参与耐盐性调控。(9)构建含野生型OsST1和At ST1全长基因组片段的功能互补转基因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已获得拟南芥At ST1基因互补转基因纯合株系以及T0代水稻OsST1基因互补转基因株系。通过对拟南芥互补转基因株系耐盐性鉴定发现,互补转基因株系对盐胁迫耐受性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说明OsST1和At ST1基因功能具有保守性,可能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植株的耐盐性。
其他文献
人为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系统遭受重金属污染。植物是食草动物接触重金属的途径,而食草动物(如植食性昆虫)则是将重金属转移到食物链中较高水平生物体的中间媒介。相比于杀虫剂,捕食性瓢虫等天敌昆虫在害虫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能有效减少病虫害作物的经济损失。取食受重金属污染的猎物可能对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害虫防治的有效性。因此,重金属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问
本篇硕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了下面两个问题.第一,研究了带非线性记忆的非经典反应扩散方程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我们首先利用Faedo-Galerkin方法并结合能量估计证明了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获得了有界吸收集的存在性;最后我们将解半群S(t)分解为S1(t)与S2(t),利用能量估计得到了S2(t)的一致衰减性,根据正则性估计以及Sobolev紧嵌入定理证明了S1(t)的紧性,进而得到全局吸引子的存在
为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功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智能交通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探究。首先阐述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其次对信息网络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详细论述智能交通系统构建过程中常见的信息通信技术,并且对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在分析后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的轴突难以有效复髓鞘,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障碍。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唯一的髓鞘形成细胞,MS患者复髓鞘失败的瓶颈问题是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OPCs)不能正常分化为OLs。因此,筛选出真正能促进
为满足当前的智能交通建设要求,使智能交通发挥出理想成效,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数学模型构建,对以大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内容包括感知对象、全面感知、网络通信、中心平台、综合服务与服务对象,即大数据在智能交通出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大数据可以为智能交通提供可靠技术支持的结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本学位论文利用Kurzweil积分理论,在右端函数f具有一定不连续性的条件下,建立了一类脉冲微分方程(?)与一类广义常微分方程之间的等价关系,应用广义常微分方程理论研究了此类脉冲微分方程解的局部存在唯一性与延展,证明了饱和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进一步利用Kurzweil–Henstock积分理论与正则函数的性质,将相关结论推广到一类滞后型脉冲泛函微分方程(?)最终证明其解的全局存在唯一性定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由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s)和小胶质细胞组成。它们为神经元提供结构和代谢支持,参与损伤修复和吞噬作用等。它们的发育异常可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和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 E)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动脉硬化的风险基因。尽管AP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微缩智能交通仿真系统。该系统基于摄像头室内定位技术作为智能小车的定位基础,以多传感器融合作为智能小车感知基础,以智能交通沙盘作为小车运行环境,集成了智能小车路径规划、不停车收费、信号灯控制、高速场景运行、智能小车停避障等智能交通应用成果,形成了一套微型智能交通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在真实模拟场景中的自动驾驶算法验证和车联网功能测试,促进车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本文研究带食饵保护区的有毒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扩散模型的稳定性、时间斑图和空间斑图.首先,给出ODE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考察Hopf分支方向及周期解的稳定性.其次,针对半线性反应扩散系统运用线性化方法分析非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最大值原理和Harnack不等式建立非负平衡态解的先验估计,应用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非常数正解的存在性.最后,分析交错扩散对正平衡点稳定性的
随着计算机、物联网、5G等技术的快速崛起和融合,加快了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步伐,推动了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框架,重点研究了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相关应用技术和手段,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