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的传入给中国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多方面影响了中国各门类艺术。而在书法艺术中,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也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领域,并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面貌及理论成果,而宗教性可以说是这种书法艺术最本质的特点,称之为“佛教书法”。 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与其它佛教艺术完全不同的历程:佛教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传入中国,本身就为中国艺术带来了许多新的元素,如雕塑方面带来了石雕、浮雕,绘画方面带来了佛教造像的风格、建筑方面带来了洞窟、宝塔等样式。这些佛教艺术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历程。然而,在书法方面,由于印度本身并没有这种艺术样式,因此佛教不可能像雕塑绘画那样影响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样式。“佛教书法”以书法与佛教由表及里、由内容题材到精神境界的不断融合过程为线索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不同于一般书法的风格面貌。因此对于“佛教书法”的发展有必要单独进行研究。 同时,作为佛教艺术中的一类,“佛教书法”有着自身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及审美价值,也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 最后,“佛教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其产生的实践及理论成果丰富了书法作品的艺术面貌,是对中国整个书法理论的重要补充,因此对于“佛教书法”的系统研究必然会促进整个书法艺术的发展。 本文试图从佛教书法的概念、涵盖范围及其职能等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对“佛教书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佛教书法”的发展脉络、划分阶段,并从“职能特点”、“参与群体”、“载体形式”以及“风格面貌”等方面总结各个阶段佛教书法发展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最终,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入论文的重点,即发现“佛教书法”何时发展到自身的审美自觉期,产生出不同于一般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精神追求及其理论成果,从而真正地建立起一个独立、成熟的书法领域;并总结这一时期“佛教书法”做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的价值和影响。使可以对“佛教书法”有更为科学、理性的认识。对欣赏其作品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