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展中的组织异化——1950年代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一种现代形式的金融组织植根于中国农村已近百年,但几经兴衰,当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早已背离了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为了解开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难题,现实迫使我们回过头去在历史的碎片中去寻找答案,而1950年代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黄金年代自然成为无法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1950年代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总体性考察,旨在从历史中还原50年代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其所扮演的组织角色,以从源头挖掘出农村信用合作社异化成今日情形的来龙去脉。 50年代的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之下经历了重点试办、普遍推广、整顿巩固以及改组四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占据统治地位的金融组织,但大规模的发展和普及并不能掩饰农村信用合作社所处的困境和矛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文本制度安排处处将其设计成为一个颇具民主色彩和尊崇经济理性的现代性金融组织的形象,这也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自身的理想制度诉求目标。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实际运行并不能脱离50年代中国农村所提供的外在运行环境。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与党政组织、国家金融组织以及其它合作组织之间的组织网络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造成其组织自身的独立地位无法得到保障,外来力量的介入无法避免;另一方面,频繁的政治运动、高度集中的计划性经济体系以及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构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现实运行的外在制度环境。信用合作社的文本制度安排与现实运行环境的不可协调导致了信用合作社在困境中发生了违背其组织理想诉求目标的异化,逐步地褪去民众合作组织的外衣,显露出了依附于国家力量的组织内核。而在这一异化过程中,国家力量的强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离农民愈来愈远,直至成为国家金融组织体系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欧洲文明在宗教信仰层面的特点就是基督教宗教信仰与文化,而欧洲接受基督宗教及其文化就发生在欧洲历史上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的这段时间里,同样在这段时间内欧洲也发生了民
世界现代石油工业创建于美国,美国大规模石油生产开始于1859年,早于沙俄23年,早于英国49年,更早于法国69年。二战前,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1914年,美国生产了2.
自汉代以来,庄子学说一直归属于道家门下;老庄并称,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业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但是,若将《庄子·内七篇》和《老子》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则可以看
民族主义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热门的政治话题之一,现在亦是如此。在整个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最受关注地莫过于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诞生在欧洲19世纪晚期的极端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