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主体和媒介的双向重构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包括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人们从事某种活动,要么本身就是目的,要么是它能够服务于最终希求的目的的手段。无论在何种传播模式中,受众都是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传播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价值。媒介技术作为一种中介工具,它是实现传播效果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从结绳记事到口头传播、从文字传播到印刷媒体,从大众传播到多媒体互动传播,人类的交往从人的依赖阶段发展到物的依赖阶段,目前正在向人的自由发展阶段前进。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从农业经济转为信息经济,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建构了媒介受众主体的自主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网络崛起后的数字媒体,改变了传播的传受关系,传播渠道已经无法屏蔽,人们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传、受双方多元动态交流,成为驾驭信息的主人。新媒介构建了受众主体新的生活空间、私人空间和身份认同,实际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信息时代,传播是主体间性的话语。媒介是受众的信息管家,受众的经验管理了媒介。受众的变化改变了媒介的生存环境,重新架构了媒介的组合关系和传播模式。媒体要想取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传媒创新要遵循传媒事业发展的规律,抓住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关注信息传播方式的新变化,整合新媒介,成为媒体产业值的上下链,促进不同媒体的互动融合。
其他文献
赵超构是我国新闻史上的评论大师、杂文大家。本文对赵超构的评论写作历程、评论代表作、平民化评论写作特色、平民化评论写作理念以及平民化评论写作特色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大陆地区迷和虚拟迷社群的兴起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一方面提供给迷群体新兴聚合的场所,同时,网络的特征又在重塑迷群的互动关系。媒体对迷的描写多偏向负面价值的认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