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沥青精制机制及针状焦制备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状焦主要用于钢铁冶炼行业制备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虽然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煤系针状焦研究,引进部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对针状焦核心技术的封锁,煤系针状焦技术发展缓慢,产品质量、生产规模还不能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原料精制作为针状焦生产的关键技术,从根本上决定了针状焦的品质。由于对原料的精制和改性机理研究不充分,致使我国以针状焦为代表的高性能炭材料研究进展缓慢。因此,本研究以我国丰富的煤焦油沥青为原料,研究溶剂法沥青精制和针状焦制备的机理和工艺条件,解析煤焦油沥青的基本特性,阐述煤焦油沥青精制的溶解机制,优化精制工艺条件,研究精制沥青的炭化反应动力学和高性能针状焦的制备表征,为我国针状焦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工艺技术的参考。以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热分析(TG/DTG)、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激光粒度仪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煤焦油沥青等进行了分析表征。基于对沥青原料的精细分析,本论文运用胶体形成和沥青炭化理论,系统研究了煤焦油沥青原料精制过程中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过程、精制工艺条件、精制沥青的炭化反应动力学和制备针状焦的工艺条件优化。采用偏光显微镜分析了针状焦的显微结构,测定了针状焦的热膨胀系数(CTE)和真密度。研究表明,煤焦油沥青的喹啉可溶物(QS)、甲苯可溶物(TS)、正庚烷可溶物(HS)都含有较多的2-4环多环缩合芳烃,分子结构主要是直线型结构,即缩合度不高的芳香烃分子,可以作为制备针状焦的优质原料。在煤焦油沥青甲苯溶液胶束研究中,得出胶束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成核、成团和平衡阶段。成核阶段沥青溶液分子按照一定的顺序紧密排列,形成以较大分子芳香层面为核心,向外芳香层面逐渐减小的原始微胶粒稳定体系;成团阶段体系中胶核大量存在并形成胶束;平衡阶段沥青溶液中胶束解缔速率和缔合速率相等,胶束形成达到动力学平衡。受外界温度和溶剂的影响,当胶核吸收物质的速率大于扩散出去的速率时,胶核处于长大阶段,即成核和成团阶段。当二者速率相等时,处于平衡阶段。温度升高胶束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大。此外,混合溶剂中的烷烃可以打破体系的热力学平衡,破坏胶体结构,引起絮凝和沉降,有利于固液分离。当甲苯和正庚烷混合溶剂采用正庚烷含量为10%,溶剂溶质比为2:1,沉降时间为7h,溶解静置沉降温度是60℃时可以得到H/C较高的精制沥青。在此启发下,采用工业上焦油馏分和煤油混合溶剂,在芳脂比为1:1,溶剂溶质比为2.5:1条件下对煤焦油沥青进行精制,可以得到2-4环缩合芳烃含量较高的精制沥青,获得了制备针状焦的优质原料。煤沥青精制前后热分解特性研究表明,煤焦油沥青和精制沥青反应较剧烈的温度段均为350~550℃,较慢的升温速率有利于提高焦的收率。煤焦油沥青经过精制得到精制沥青,其活化能由92.32kJ/mol降低为73.63kJ/mol,精制后煤焦油沥青反应活性得到改善,炭化反应速度相对平稳,有利于中间相的生长和融并。在炭化温度为500℃、压力0.4MPa条件下,由精致沥青制备出的针状焦呈现定向良好、流线型广域融并结构,其热膨胀系数在0.7× 10-6℃-1以下,真密度在2.13g/cm3以上,结构较致密。
其他文献
近日,国家教育部明确了高等教育院校改革方向: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比例达到50%左右。如此大力度的改革措施引发广泛关注。此次高等教育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第7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950—2005《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已于2005年2月14日首次发布,将于2005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技术贸易在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的比重日趋加强,技术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突显出其核心地位,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引入国际化变量,
一、目的探讨会阴区早期瘢痕疙瘩的形成机制,简单概述瘢痕疙瘩的诊断与分型,并讨论瘢痕疙瘩的治疗与复发的防治。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探讨瘢痕疙瘩的远期罕见并发症“瘢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对教材改革与教师教材观念的转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后现代主义理念的渗透和教材多样化的局面,不得不让社会各界对教材与教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拓展教学内容,创造精彩;整合教学内容,追求完整;活用生活素材,回归真实;挖掘人文因素,焕发生命力,从而使教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