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间代”概念的提出者,安琪一直致力于中间代诗群的发展,其诗歌创作速度和诗歌品质在当代诗坛可圈可点。安琪的诗歌创作以2003年为分界点,分为漳州时期和北京时期。漳州时期安琪诗歌创作精力充沛,处于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诗歌作品呈现阴郁、潮湿、细腻、敏感的色彩。北京时期安琪的诗歌突破早期漳州时期隐晦、执拗,对语词过度痴迷的特点开始转向对现实场域的关注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探索。漳州时期和北京时期安琪的诗歌语言和风格是截然不同的,有研究者对其前后诗风的转变提出了粗略解读,但是视角只是停留在时间这一纵轴之上,对于安琪因地理空间的转移而造成的诗歌主题和风格的流变这一重要的学术问题缺乏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切入,对安琪诗歌中的跨地域书写进行分析和阐述,着重分析地理空间的转换对其诗歌主题和表现方式的影响,这不仅是对文学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充实丰富,更是对安琪诗歌不一样的发掘。本文重在探讨地理因子与作家性格、气质、审美心理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安琪诗歌的艺术风格、内容表现是如何受到地理因子影响,循此思路,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漳州地理环境对安琪诗歌的影响入手,这个时候安琪诗歌创作伊始,长期处于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安琪在漳州独特的地域背景中构建自己的诗性世界,诗歌总体呈现出鲜明的漳州地域色彩。北京之后的安琪在适应了异乡快节奏、大压力的都市生活后开始反思当年离开家乡时决绝的冲动,开始创作大量的思乡诗歌,灵魂开始寻找源头,由此看来漳州地理基因的影响对安琪诗歌的表现是潜移默化和刻骨铭心的。该章节主要分析漳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安琪诗歌的语言风格、主题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章主要分析安琪北漂至京后诗歌风格的转变,这无疑与北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相关,身为异乡人的安琪这个时期除创作了表现精神、生活困顿的诗歌外,还写就了大量以北京人文地理景观为题材的诗作,笔者认为这是安琪企图走出现实困扰而自寻生命价值的途径。第三章主要探讨安琪的大批游历之诗,诗人在介入这些景观的同时把个人对生命的体悟,灵魂的躁动不安,对诗歌的坚守都融入其中,其身份在不断流动的地理空间中打破文化和地域的藩篱,通过游历,诗人与自然实现了交互和沟通,最终用更为纯净的思维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个体生命的价值。结语部分对安琪诗歌的风格变化做了总体上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