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的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碱性及钙质土壤上粮食作物和果树的缺铁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铁在土壤中尽管含量很丰富,但通常都呈不溶状态很难被植物吸收。据统计,全球约25%~30%的土壤存在潜在的植物缺铁现象。果树作为一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作物,缺铁黄化一直以来是影响果树增产、果农增收的一个主要生产问题。可是,时至今日缺铁现象还没有完全被人们认识清楚,现行的矫治措施也收效不大,有些甚至还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利用生物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能帮助寄主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质元素,从而成为土壤与植物间物质的运输载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显得尤为重要。柑橘是南方非常重要的水果之一,多生长在丘陵地区。在栽培条件下柑橘根系根毛少且短,甚至无,需要依赖丛枝菌根的吸收作用维持其生长,从而对丛枝菌根的依赖性强。柑橘是一类缺铁敏感的果树,生产上常常因土壤中高钙或高pH等因子影响出现缺铁现象,严重引起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本试验从柑橘的应用推广出发,以卡里佐枳橙和温州蜜柑为试材,针对柑橘在生长区的高pH土壤中铁素难以吸收的现象,主要进行了不同pH值的土壤田间条件下,接种AMF的处理对其生长发育以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为柑橘的推广提供基础。本研究以卡里佐枳橙(P.trifoliata (L.)Raf.×C.sinensis (L.) Osbeck)和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试材,以丛枝菌根真菌球囊霉属(Glomus)中的3个菌种为菌剂,探讨其对柑橘铁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阐明菌根真菌提高矿质营养吸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丛枝菌根真菌在柑橘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效应的研究。以G. mosseae, G. etunicatum和G. eburneun为供试菌种,接种于卡里佐枳橙(P. trifoliata (L.)Raf.×C.sinensis (L.) Osbeck)上进行基质盆栽试验,从菌根侵染率、植株生长等方面比较3种菌种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的作用存在种间差异,基质中,接种G. mosseae的柑橘菌根发育最好(如菌根侵染率最高),其株高、茎粗和根系体积明显高于接种G. etunicatum和G. eburneun的。因此,G. mosseae是这3种丛枝菌根真菌中最适合柑橘接种的。本试验研究了接种AMF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有利于矿质营养的吸收,尤其对微量元素Fe,大量元素N、P的吸收均表现出显著水平。(2)不同pH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铁吸收影响。在田间条件下取同样的管理水平下的一年生卡里佐枳橙和一年生温州蜜柑,栽植于三个不同处理的基质中,再进行接种和不接种AMF的处理进行研究。以Glomus mosseae为供试菌种,接种于植株上进行盆栽砂培试验,对基质营养液pH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Ⅰ:pH 5.5~6.4,处理Ⅱ:pH6.5~7.4和处理Ⅲ:pH7.5~8.5。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对3个不同pH区间的柑橘叶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土壤中高pH和低有效Fe能够引起柑橘黄化,导致柑橘有效铁的含量降低。2.本试验研究证实了接种AMF能有效促进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和积累;接种AMF能有效提高自由基清除酶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其在叶片中的积累,提高其抗盐碱性。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降低或显著降低柑橘叶片的H2O2和O2-含量,提高各种抗氧化酶(如POD,CAT,和AAO)活性,从而减轻高pH胁迫产生的氧化破坏,使菌根化柑橘在高pH胁迫下处于更有利的地位。3.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土壤pH条件下进行接种AMF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pH值土壤上接种AMF对卡里佐枳橙根系铁素吸收表现出了明显的促进效果,这对于矿质土壤的开发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通过试验证实了,在高pH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柑橘对铁的吸收,改善柑橘因缺铁引起的黄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