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话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因维护己方的立场、观点等而与另一方发生争执、辩驳等(Grimshaw,1990),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冲突话语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多关注电视谈话节目及实际场景中冲突话语的引发、发展或结束,对冲突话语的回应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冲突话语关注较少。而国内学者在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冲突话语时,偏好从不同作品中选取相应片段进行分析,缺乏对单一作品的系统研究。Culpeper (2005), Bousfield (2007b)和Limberg (2009)都认为面子是分析冲突话语的最佳途径,而Helen Spencer-Oatey (2000)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为研究冲突话语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该理论,对人际和谐产生威胁的因素可分为对面子的威胁和对社交权的威胁。而冲突话语对面子的威胁可细分为对素质面子和对身份面子的威胁,对社交权的威胁可分为对平等权和交往权的威胁。本研究依据Grimshaw (1990)和Honda (2002)对冲突话语的界定,归纳出适用于本研究的定义:言语交际中两方或两方以上因意见、立场等不同而产生对立至对立结束的过程。在和谐管理的理论框架下,本研究选取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中的60例冲突话语,在其产生、回应以及结束三个层面上系统分析各言语行为如何通过威胁听话人的面子和社交权而触发冲突,受话人如何根据不同的和谐取向对冲突话语做出回应,以及冲突话语结束时取得的不同的和谐管理结果。本研究发现:1)《围城》中引发冲突的言语行为有4种,按比例大小分别为表达类,断言类,指令类和承诺类言语行为。在60例冲突话语中,面子受威胁的比例超过社交权。2)在对冲突话语进行回应时,受话人根据其和谐取向,选取6类策略以对人际和谐进行管理,其中最常用的两类为批评或负面评价以及直接反对。对冲突话语的应答可分为缓和型和冲突型两类,冲突型回应比例远高于缓和型。3)就冲突话语而言结束方式有8种,其中最常用的三种方式为退出,沉默和妥协。而和谐管理的结果显示,48例冲突性话语最终降低了人际和谐,10例中的人际和谐得以保持,另外2例中的人际和谐得到提高。从和谐管理角度分析《围城》中冲突话语的引发、应答和结束方式,有助于理解文中冲突话语的三个阶段及其作为整体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塑造具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能够为现实生活中避免冲突,保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定的参照。同时从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挖掘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让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