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疏是地域功能形成机理的重要研究命题之一,本文在一般均衡区位理论的指导下,将产业简化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三种类型,选择“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作为分析的地域类型,梳理出“特征-因素-机理”和“推拉作用”两条主线,应用因素法和区域法探究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产业集疏的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影响产业集疏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作用不同,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产业集疏的趋势、主导因素和驱动力不一样。总体而言,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产业的集疏趋势分别是集疏并行、以集聚为主和以疏散为主,三者产业集疏的主导因素分别产业升级转型、要素成本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产业集疏的驱动力分别是以市场力量为主、政府力量为辅,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重,以政府力量为主、市场力量为辅。
(2)对广东东莞市的案例研究表明,优化开发区域产业集疏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并存。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房租成本和环境管制等的推力因素和产业配套形成的“粘性”、地方政府博弈的阻力因素相互作用下作出不同的响应:一是通过产业转移寻找低成本的企业区位,二是延伸产业价值链促使企业向设计研发和品牌渠道延伸,三是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产业链配套,良好的人居环境,以及对外开放优惠政策的拉力因素作用下在优化开发区域集聚,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入驻产业园区,二是利用“三旧”改造进行产业更新。
(3)对广西梧州的案例研究表明,重点开发区域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园区是产业转移和集聚的主要载体。重点开发区域由于尚处于待开发的状态,依托本地资源禀赋,通过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同时凭借较大的环境容量,以及优惠的产业政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集聚。
(4)对北京门头沟的案例研究表明,生态类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大规模的工业活动,资源型产业在地区功能定位由“能源矿产基地”向“生态涵养发展区”转变,矿产资源枯竭和开发成本提高等推力因素,以及当地劳动力就业安置和市场对矿产建材资源需求的阻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使得其退出成为可能。大部分资源型产业倒闭或者转移,小部分资源型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5)产业集疏直接影响地区的生产空间的变化,集疏后的产业对发展环境和区位有着新要求,从而引起空间结构的调整,“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优化开发区域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将提高国土空间质量;重点开发区域承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需在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适度开拓生产空间;限制开发区域随着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退出,需进行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空间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