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临床固定矫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受试牙牙周临床指标的记录分析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畸治疗不同时期受试牙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抑瘤素-M(OSM)的水平,来评价受试牙牙周组织健康情况,比较固定矫治过程中带环与直接粘结型颊面管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正畸治疗中选择装置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方法:
1、病例选择及分组: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河北省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按标准筛选,去除中途退出者,最终确定45例包括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错畸形的初诊患者成为研究对象,按病历号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使用带环型颊面管;对照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使用直接粘结型颊面管。病例纳入标准:(1)自愿参加本研究,且按约定时间前来复诊;(2)经检查确定矫治方案均为非拔牙矫治病例;(3)无牙龈炎、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三个月内未做过牙周治疗;(4)受试牙无龋齿或龋齿已充填;(5)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女性患者非月经期、妊娠或哺乳期;(6)至少三个月内未服用激素或抗生素等药物;(7)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在治疗过程中进食后刷牙,刷牙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青少年由家长监督刷牙并检查;(8)自愿在实验期间统一使用我院免费发放的高露洁牙膏。病例排除标准:(1)实验期间生病及服用抗生素或激素者;(2)龈沟液标本被血液、唾液污染者。
2、临床检查:在上装置前一周及上装置后第1、3、6个月复诊加力前,记录患者受试牙牙周健康状况,记录的临床指标包括:龈沟液量、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
3、标本采集、保存及分析:用Whatman3号滤纸条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近、远中轴角处龈沟液,-70℃冰箱保存,待全部标本采集结束后,用ELISA方法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抑瘤素-M水平。
结果:
1、龈沟液量的变化:正畸治疗开始后,龈沟液量的测定值有组间差异P<0.05;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龈沟液量也有差异P<0.05,且在治疗开始后对照组低于实验组;随正畸时间的延长两组龈沟液量均呈递增趋势。
2、牙周探诊深度结果:正畸治疗开始后,牙周探诊深度的测量值有组间差异P<0.05;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牙周探诊深度有差异P<0.05,且治疗开始后对照组低于实验组;随正畸时间的延长两组牙周探诊深度均呈递增趋势。
3、牙龈指数结果:正畸治疗开始后,牙龈指数的观察值有组间差异P<0.05;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牙龈指数有差异P<0.05,且治疗开始后对照组牙低于实验组;随正畸时间的延长两组牙龈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4、龈沟液中IL-1β水平的检测结果:正畸治疗开始后,IL-1β水平有组间差异P<0.05;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IL-1β水平有差异P<0.05,且治疗开始后对照组牙低于实验组;随正畸时间的延长两组IL-1β水平均呈递增趋势。
5、龈沟液中OSM水平的测检结果:正畸治疗开始后,OSM水平有组间差异P<0.05;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OSM有差异P<0.05,且治疗开始后对照组低于实验组;随正畸时间的延长两组OSM水平均呈递增趋势。
6、龈沟液中IL-1β水平与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0.63、0.67(P<0.05),在统计学上呈正相关关系;龈沟液中OSM的水平与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3、0.70、0.75(P<0.05),在统计学上呈正相关关系;龈沟液中IL-1β与的OSM水平的相关系数r为0.60(P<0.05),在统计学上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1、固定矫治过程中,磨牙带环和粘结型颊面管均会对其局部龈沟液中IL-1β和OSM的水平产生影响,且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种因子水平呈递增趋势,但带环组IL-1β和OSM的水平高于粘结型颊面管组。提示带环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程度高于粘结型颊面管。
2、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带环和粘结型颊面管均会使局部的龈沟液量增加、牙周探诊深度加深、牙龈指数升高,各项指标均呈递增趋势,带环组临床指标均高于粘结型颊面管组。提示带环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程度较粘结型颊面管严重。
3、IL-1β和OSM的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呈正相关关系;IL-1β和OSM水平也呈正相关关系。提示IL-1β、OSM可以作为固定矫治过程中判断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细胞因子。
4、实验证明:粘结型颊面管比带环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建议临床医生尽量选择粘结型颊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