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远缘杂交育种及其胚培养与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缘杂交育种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牡丹育种的主要方式,但育种周期长与杂交败育是影响其发展的瓶颈。胚珠与胚培养技术以及体细胞胚诱导与再生技术对辅助牡丹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田间调查、常规杂交、显微观察与离体培养等方法对牡丹远缘杂交与败育机理、胚珠与胚培养以及体细胞胚诱导与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次获得牡丹芍药组间杂种苗,并确定了主要组合的败育原因;建立了稳定的胚培养体系,在国内外首次成功诱导出牡丹体细胞胚并获得再生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牡丹远缘杂交育种与败育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前障碍是多数远缘杂交组合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杂交组合是影响结实率的关键,芍药实生1#ב金帝’(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P.×suffruticasa)或‘Golden Era’(‘Golden Isles’(P.delavayi var.lutea×P.×suffruticasa)×Mixed pollen)或‘金阁’(P.delavayi var.lutea×P.×suffruticasa)为较优的组合,实生1#是优秀的组间杂交亲本;紫斑牡丹‘书生捧墨’、‘紫蝶迎风’与杨山牡丹‘凤丹白’的花粉活力与结实率都较高,作母本时应尽早去雄;远缘杂交品种‘正午’牡丹(P.delavayi var.lutea×P.×suffruticasa)有性生殖败育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形成足够多的有生活力的配子及缺乏有效授粉。4年(2002~2005)共杂交787朵花31种组合,收获422粒种子,培育54株幼苗;其中首次从6种牡丹芍药组间杂交组合中获得种子412粒,3年生组间杂种苗10株,表明这项前景广阔的育种工作在中国已经开始。 2.胚珠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胚珠直接消毒为较好的灭菌方式,70%酒精消毒30~60s后0.1%升汞处理6min能取得较好的灭菌效果;发育早期的胚珠(≤48d.a.a.)培养不成功,幼胚完成器官分化后的胚珠(≥65d.a.a.)可培养成苗,‘书生捧墨’和‘凤丹白’65~69d.a.a.与88~91d.a.a.的胚珠离体培养成苗率分别为0、4.4%和1.7%、21.4%;去种皮接种及胚根伸出后及时去掉胚乳均有助于种胚的迅速增大、变绿及随后的正常生长。 3.幼胚(约65d.a.a.)离体培养的结果表明:日本牡丹‘连鹤’、‘八千代椿’与‘岛锦’的成苗率分别为13.4%、2.5%与9.2%。启动培养基、发育时期与基因型是影响幼胚离体生长的重要因素,培养基1/2MS+8%蔗糖能使较多的子叶胚正常增大,1/2MS+IAA1.0mg·L-1+GA31.0mg·L-1+Vc100mg·L-1+3%蔗糖使幼胚“早熟萌发”;
其他文献
小学是个体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自身利用各种途径,共同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
改革开放前,中国照搬以"苏联范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单纯地致力于诠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范式,或者照搬以"美国范式"为代表的主流经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宫腔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定南中山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宫腔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如今信息的多元化使得观点性言论有了更多的输出渠道,从电视新闻评论的节目类型来看,类似于《新闻1+1》《老梁观世界》等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言语的组织力、节奏的控制力、
本文通过r-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将防老剂N-(4-苯胺基苯基)马来酰亚胺(MC)接枝到白炭黑表面,得到功能型防老化白炭黑,研究了与溶聚丁苯橡胶(SSBR)复合后的力学性能和热氧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风寒湿阻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热补针法组和西药组各34例。西药组予依托考
在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时,通常会发行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般.而股份又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分别属于何类股份?如果它们均为普通股,
学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这是国际社会对人类学习的基本共识,学习是社会获得强盛和富足的手段,使个人得以适应、生存与创造。在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学
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s)是折射率在空间周期性变化的介电结构,其周期性和光的波长为同一个数量级。光子晶体也称为光子带隙材料(photonic band gap materials)。光子晶体
游学作为古代社会士人一种远道寻师受学、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化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他的出现和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社会上剧烈的大动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