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眼睑痉挛(BSP)是一种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以原发性多见。通常认为原发性眼睑痉挛是由于遗传易感因素以及眼的运动感觉输入在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功能障碍导致的。A型肉毒毒素(BTX-A)是眼睑痉挛的首选治疗。研究表明BTX-A改善眼睑痉挛运动症状,不仅通过其外周作用,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中枢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BTX-A中枢作用的研究较少,并且多为BTX-A对中枢运动神经元的影响。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是通过电脉冲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在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多个神经元聚集区记录诱发电位的波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口周感觉传导通路功能变化。辅助运动区(SAM)同时接受感觉和运动神经元投射,可以代表部分感觉运动整合的过程。在TSEP中加入代表辅助运动皮层的F5/F6位点,可以在观察感觉通路变化的同时,也观察部分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的改变。目的:将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应用于眼睑痉挛研究,对比BSP患者与正常受试者三叉神经感觉通路兴奋性变化,及BTX-A注射前后运动症状改善同时,感觉通路兴奋性的改变和感觉运动整合的变化。方法:皮层多点记录的TSEP研究:14例正常对照(I),14例确诊为原发性眼睑痉挛的患者BTX-A注射前(II),注射后一个月(III),分别行皮层多点记录的TSEP检测,两两比较,分析C(5,6) N13-P19、P19-N30峰间期, N13/P19、N19/N30峰峰幅度测值变化情况,以及F(5,6) N13’-P19’、P19’-N30’峰间期,N13’/P19’、P19’/N30’峰峰幅度变化。结果:BTX-A注射后,BSP患者JR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BTX-A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平均BIDS评分为0.73±0.02。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研究:三组间C(5,6)位点记录,N13-P19、P19-N30峰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 N13-P19、P19-N30峰峰幅度高于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 N13/P19、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I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与III各波峰峰幅度比较,N13-P19、P19-N30峰峰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F(5,6)位点记录,N13’-P19’、P19’-N30’峰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 N13’-P19’、P19’-N30’峰峰幅度高于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 N13’/P19’、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I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与III各波峰峰幅度比较,N13’-P19’、P19’-N30’峰峰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显著改善原发性眼睑痉挛临床症状。2、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原发性眼睑痉挛患者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兴奋性降低。3、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原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皮质下至辅助运动皮层通路兴奋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