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在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的压痛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GERD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系统,除了与反流相关的症状群外还包括睡眠障碍这一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并发症,并且反流患者病情加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往往是睡眠障碍与反流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该试验中,将纳入患者分成针刺和西药两组。针刺组通过针刺T3~T12棘突下治疗,西药组患者通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对GERD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归纳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观察T3~T12棘突下治疗前后的压痛变化规律,以期客观评价针刺疗法对伴有睡眠障的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治疗效果。通过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及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压痛点所呈现的规律以辅助诊断伴有睡眠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同时,睡眠质量的提高和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改善和痊愈,有利于阻止慢性食管损害的进程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出现,从而使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方法: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期间,在北京广济中医医院门诊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GERD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西药组30例,针刺组30例。其中针刺组包括2名隐匿性反流患者,因其无RDQ评分量表中反酸、烧心、胸痛、反食的反流典型症状,评分为0分,因此按照脱落处理。针刺组,男8例,女20例,年龄26~78岁;病程最长时间30年,最短2个月。西药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1~73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比较。针刺组针刺患者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隔日一次,每周3次。西药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mg,每天2次。两组均接受治疗8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Reflux disease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程度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疗效。评估T3~T12棘突下压痛程度、压痛阈值。通过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具体症状表现归纳总结睡眠障碍的特点。结果:1.两组RDQ量表评分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西药组(患者30例)和针刺组(患者28例)痊愈人数分别为7例和10例,显效人数分别为6例和10例,进步人数分别为9例和3例,无效人数分别为8例和5例,两组均无病人恶化,愈显率分别为43.3%和71.4%。经统计学比较,针刺组较西药组效果好(P<0.05)。2.两组RDQ量表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两组RDQ量表得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RDQ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做差值,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针刺组较西药组治疗后RDQ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1)。3.两组GERD症状程度评分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西药组(30例)和针刺组(28例)痊愈人数分别为0例和1例,显效人数分别为4例和8例,有效人数分别13例和16例,无效人数分别为13例和3例,有效率分别为56.7%和89.3%。经统计学比较,针刺组较西药组效果好(P<0.01)。4.两组GERD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两组GERD症状量表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两组在治疗后GERD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做差值,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针刺组较西药组治疗后GERD症状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1)。5.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疗效比较:西药组(30例)和针刺组(28例)痊愈人数分别为12例和17例,显效人数分别为2例和6例,有效人数分别为4例和3例,无效人数分别为12例和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92.9%。经统计学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1)。6.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两组在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做差值,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针刺组较西药组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1)。7.58例GERD患者睡眠障碍症状计数统计,醒后伴有烧心、口酸、咳嗽百分比86%,多梦百分比83%,午夜0点到凌晨3点觉醒百分比76%,睡眠期间可伴有打鼾呼吸不畅百分比69%,易惊醒百分比69%,睡眠浅百分比48%,习惯左侧卧位百分比36%,半卧位百分比26%,习惯性右侧卧位21%,没有具体体位表现17%。8.两组GERD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压痛程度比较:将针刺组和西药组患者T3~T12棘突下治疗前后的压痛程度分别进行计数,经统计学非参数检验,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前的压痛程度明显强于治疗后(P<0.01),西药组治疗前的压痛程度强于治疗后(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进行比较,对压痛程度的缓解针刺组较西药组好(P<0.05)。9.两组GERD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压痛阈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压痛阈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针刺组在T4、T5处的压痛阈值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针刺组T6、T7、T8、Tu处的压痛阈值高于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T4和两组T5、T6、T7、T8、T11压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西药组T4压痛阈值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T3、T9、T10、T12压痛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针刺T3~T12棘突下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GER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是“异病同治”思想的体现,不同于以往西医抑制胃酸配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或中医辨证取穴的模式,为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GRED开拓了新方法。而且临床发现,针刺组较西药组治疗GERD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具有整体、多向调理作用,治疗效果更特久。2.GERD伴有的睡眠障碍有其自身特点。且经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压痛阈值比西药组明显升高,压痛程度也较西药组明显缓解,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将睡眠障碍的特点和督脉背段压痛阈值变化规律特点作为初步诊断和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睡眠障碍效果的指标。而且,针刺督脉背段T3~T12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GERD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