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志摩刊物编辑的现代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我们在谈论“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往往将目光放到一些现成的文学作品上,更多地侧重于文学主题的演变、新型人物的出现,以及叙事方式、抒情方式的嬗变等文本之内的研究;而常常忽略文学的运行机制、传播途径等文本之外的研究。事实上,文学运行机制中出版社的商业操作谋略、编辑者的立场与趣味、刊物的栏目设置与导向、读者的定位与流动,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学的特有面貌。因此,本文将立足于 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性”视野,以徐志摩所编辑的刊物——《晨报副刊》、《新月》和《诗刊》为突破口,阐释中国语境下的文本内外的“现代性”。 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现代性与文学刊物。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点和逻辑基础。由于“现代性”本身“概念性的含糊不明”的特点,因此本文分别从时间维度、社会组织模式、性状,以及现代性在美学意义上与社会的对立等几个方面对它的意义阐释进行了梳理。从而指出,中国的“现代性”——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现代性”,因受西方现代性文学发展理路的强烈导引而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征。这种“现代性”只是否定传统下的“西化”进程,是一种对于现代性的“想象”,而文学刊物正是这种“想象”的最好表达媒介。 第二章,以徐志摩为核心的现代人文景观。与“五四”一代文学家相比,徐志摩的文化观、文学观带有更为明显的“西化”烙印。他本人曾留学英美,深受罗素、哈代、曼殊斐尔等人思想以及文艺观的影响。因此他在进行刊物编辑时,一方面将自己的编辑立场、编辑方针以及风格等融入到刊物之中,另一方面他也在进行着心目中“理想读者”的现代性“想象”。同时,由于编辑群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因此编辑的群体意义也就凸显出来——这就是整个编辑群体对于现代性的“集体想象”。此外,作为现代文学运行机制的一部分,出版机构——新月书店也在这里充当着“集体想象”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理论”与“实践”的共生。现代刊物的版面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单位。编辑、读者以及作者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自由交流与对话的景象。在徐志摩所主编的刊物中,既有诗歌理论问题的探讨与建树,又有对于新理论的实践——新格律诗的试验,刊物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共生的具有现代性的开放空间,前期新月派的新诗规范化运动与后期新月派的现代主义倾向就是这种“共生”生态的最好明证。
其他文献
工程变更会影响工程的功能、质量、造价和工期,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代业主在项目中的工程变更控制管理的实践,小结代业主在项目中工程变更控制和管理的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命体系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也强烈的希望可以通过控制和改造生命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来为人类服务。在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酶
随着无人船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逐渐运用到大型无人运输船舶上。在船舶航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非线性因素的干扰。基于船舶运动的Norbbin非线性数学模型和李雅普诺夫稳定
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几种二次灌浆法埋设地脚螺栓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俄罗斯东北部鄂霍次克—楚科奇火山岩带中的某些汞矿床,其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与我国昌化、巴林鸡血石矿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主要表现在区域构造背景、火山岩含
本文梳理了汉语“(S)+V1O+V2得C”式重动句自产生以来的演变轨迹,并对其演变机制作出了适当的解释。全文共五章,分别为引言、综述、正文两章及结语,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建筑表现技法是表达建筑设计意图的主要手段。作为建筑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建筑表现技法课程在教学中现存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提
目前,中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得企业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更为显现,同时也导致了价值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 年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己达到 6.97%,这
360 度绩效考评的广泛应用,适应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活动中管理者职权范围的扩大、企业结构扁平化、参与式管理、团队合作和矩阵式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 360 度绩效考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