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设立高新区以来,高新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高新区作为我国科技追赶超越的重要载体和试验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试验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新区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成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地,并有效促进了我国各地区的产业升级。我国的高新区带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在其发展壮大的20多年里,其“工业区”的内涵要多于“科技园”的内涵,虽然高新区在“二次创业”战略下也有所变化,但资本、人才、研发等要素的投入仍是高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经济和市场的波动,我国经济遭遇较大冲击,原有的粗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逐渐走不通,提质增效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到来。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新区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国家任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都使得高新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显然,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支持和影响高新区发展的因素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而伴随着高新区真正向“科技型园区”转变,高新园区的外部环境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特别是区域创新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它又是如何影响高新区发展的呢?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当前和今后高新区的持续发展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关于高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力评价、创新效率测度和管理模式分析上,而对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主要是分析园区内部的影响因素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较少分析外部环境因素。而就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除了理论探讨外,实证研究方面都是在省级层面,较少有学者将其与高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综合来看,已有的研究没有及时跟踪到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一定的空白,研究的缺失使得高新区的发展和完善缺少了必要指导和借鉴。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思考,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即分析2008年以来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并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层次。在研究对象上,为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对象锁定在我国1992年成立的53家高新区,在研究层次上,区域创新环境也具体到高新区所在城市的创新环境。考虑到区域创新环境中包含的因素众多,在结合了区位理论、新产业区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后,本文梳理出了科研水平、工业基础、交通条件、通讯条件、开放程度、金融支持和宜居程度七大因素作为本文区域创新环境所包含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高新区发展的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搜集了 2008-2015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构建起一个53个个体,8年时间的短面板,利用计量分析软件Stata首先进行了整体面板数据的回归,后又进行了东部、中西部两个分面板的回归,得出了相应的结果。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对高新区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就全国的整体水平而言,区域创新环境中的金融支持、科教水平、通讯条件是对高新区发展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具体到地区而言,东部地区通讯、金融的影响作用较大,中西部地区的科教水平、交通条件、开放程度影响较大。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环境以更好促进高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深化金融领域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升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深化科教领域改革,激发科教更大的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向深层次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营造更好的宜居宜研的城市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