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条边是在清初修建的,它对东北起到了封禁作用。清统治者使柳条边和内地卡伦相配合,禁止汉族和蒙古族人民越过柳条边从事打猎、放牧、采参、开垦耕种等活动。柳条边就是在土壕上栽上柳树,然后用绳索把柳树连接起来形成栅栏。柳条边分为老边和新边。老边也叫“盛京边墙”,大多认为是顺治年间修建(一说是清太宗崇德年间修建),西起山海关,东到凤凰城边门以南至海,呈半月形环绕辽河平原,全长约1950多里。康熙皇帝修建了大约长达690里的新边,北至吉林法特哈门,南起威远堡门。清政府修建柳条边首先是为了保护满族在东北地区的发源地,重点保护盛京老边西段和吉林新边东部的地区。其次利用柳条边把蒙古东部畜牧的生产方式与盛京吉林的农业耕作生产方式分开。“插柳结绳,以界蒙古”。(1)再次盛京境内的柳条老边呈半月形把盛京与吉林分开。柳条边起到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禁止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到边外垦种和狩猎,使满族贵族得以独占东北边外的自然资源。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清实录》对柳条边的文献记载为依据,全面分析柳条边从修建、强化、弛禁到废止的整个过程。从柳条边的兴衰中,感悟历史教训,提升文献研究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只有以《清实录》为主要文献来源,才能对柳条边史有完整的研究,因为《清实录》的编撰具有其他文献不能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清实录》中得到了系统完整全面的记载,我们能从《清实录》中获得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2)赛娜曾这样评价《清实录》,这样翔实有系统的记录,世界上没有第二部书可以与之相比。从实录中所发谕旨,了解清廷对某一事件的态度。从谕旨对同一事件的批复中,可以看出各级官府和地方对谕旨的执行情况。正是从这近三百年的《清实录》中,我们完整的看到了柳条边二百多年的兴衰史。《清实录》是本文研究柳条边问题的主要文献来源和依据,本篇论文又是属于历史文献学范畴,所以本文必须对《清实录》的基本情况,比如内容与体例、版本等进行研究,使读者体会到《清实录》与本文研究主题吻合的一致性、合理性。本文从《清实录》对有关柳条边的文献记载出发,研究了柳条边修建的原因、严禁与弛禁;还研究了柳条边文献中涉及朝鲜部分的内容。本文要利用文献学的方法,对柳条边的历史地位给出客观、科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