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加强对入库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三峡库区水质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秭归县兰陵溪小流域是典型的丘陵区农林复合小流域,前期研究与监测显示小流域水体氮磷持续超标,集水区富营养化现象加重。本研究以兰陵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2016和2017年度510月在径流场、集水区和小流域尺度系统观测与研究,综合利用断面监测法、综合水质评价、基流分割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集水区氮磷输出、综合水质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揭示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分布,解析土壤养分氮磷径流和泥沙输出特征及途径,揭示养分迁移途径,识别氮磷输出关键期,探究径流氮磷输出对典型降雨响应,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2017年的监测与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径流特征。2017年510月,小流域降雨量为1022.6 mm,总径流深度达682.6 mm,其中基流(125.3 mm)和地表径流(557.4 mm)分别贡献18.35%和81.65%。地表径流、总径流与降雨量均显著相关(P<0.01)。总体上,小流域总径流系数为66.8%,其中地表径流系数为54.5%,具有较高的径流转化率。(2)土壤侵蚀。2017年510月小流域共输出泥沙482.81 t,泥沙侵蚀模数为335.28t·km-2·a-1,属微度侵蚀。泥沙输出与总径流和地表径流均达到显著相关(P<0.01)。次暴雨事件出现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次暴雨事件(08/28)产生泥沙流失(50.02 t)占8月总泥沙流失的49.9%。侵蚀输出泥沙(径流场、测流堰)沙粒为主要形态,占颗粒形态的80%以上。泥沙中粘粒、粉粒含量均与泥沙粒径分形维数显著正相关(P<0.01),沙粒含量与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P<0.05)。泥沙粒径可以作为“指纹因子”来示踪小流域的泥沙来源。(3)集水区氮磷养分输出。小流域分为7个集水区,自上而下其径流氮磷养分浓度逐渐增大,其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浓度范围分别为2.1422.37 mg·L-1,0.010.10mg·L-1,1.0820.86 mg·L-1,0.030.17 mg·L-1。各集水区氮磷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其综合水质属于ⅢⅤ类(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其中,两个集水区未达地表水功能区标准,其土地利用结构分别为林地69.04%,耕地0.85%,园地20.91%,住宅用地6.49%,未利用地1.77%,水域0.94%;林地48.96%,耕地3.92%,园地17.90%,住宅用地20.78%,未利用地4.64%,水域3.80%。总氮是全部集水区超标项目,其中硝态氮约占80%,是综合水质不达标的关键因子。集水区径流综合水质与林地比例显著负相关,与住宅用地和园地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其他集水区比较,林地集水区氮磷输出较低,综合水质稳定性更强。(4)小流域径流养分输出浓度。2017年小流域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输出日平均浓度分别为14.752、0.039、10.594和0.150 mg·L-1。其中,总氮浓度超地表水Ⅴ类标准,铵态氮和总磷属地表水Ⅰ类和Ⅱ类标准。氮磷比(378.3)远高于库区适合藻类生长的标准,属氮限制性水体。(5)小流域径流养分流失负荷。径流养分流失途径分为地表径流和基流。径流养分流失负荷中,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共输出8.926 t·km-2、0.039 t·km-2、5.990 t·km-2、0.115 t·km-2,其中通过地表径流的输出占总径流的77.81%、76.12%、82.71%和88.88%。基流养分输出高峰期在68月,地表径流养分输出高峰期在810月。(6)小流域氮磷输出降雨径流响应。硝态氮浓度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初期效应不显著;铵态氮和总磷与降雨量显著正相关(P<0.05),初期效应显著。小流域氮磷养分在降雨过程中的初期效应大小顺序为总磷>铵态氮>总氮>硝态氮。(7)小流域泥沙养分流失负荷。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共输出0.109 t·km-2、0.328 t·km-2、0.010 t·km-2、0.001 t·km-2,710月为泥沙氮磷输出的高峰期,总氮、总磷分别占泥沙氮磷流失总负荷的70.94%和75.80%。泥沙中氮素含量与泥沙粉粒、粘粒百分比显著正相关(P<0.05),总磷含量与粒径未达到显著水平,氮磷养分含量均与沙粒百分比成负相关。沙粒是泥沙养分输出的主要颗粒形态,通过沙粒输出的各养分负荷均超出泥沙养分总负荷的65%以上。(8)小流域养分流失特征。总体上,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共流失9.034 t·km-2、0.367 t·km-2、6.016 t·km-2、0.117 t·km-2。810月为养分流失高峰期,贡献了养分总流失的60%以上。径流贡献了总负荷的98.8%、10.6%、99.8%和98.9%,泥沙流失负荷占总负荷的1.2%、89.4%、0.2%和1.1%。(9)2017年兰陵溪小流域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的流失负荷与基流、地表径流和泥沙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通过回归模型估算小流域养分年流失负荷为总氮14.551 t·km-2·a-1、总磷0.397 t·km-2·a-1、硝态氮9.671 t·km-2·a-1、铵态氮0.217 t·km-2·a-1。小流域年氮肥流失率为20.3%,远高于库区氮肥平均流失率9.0%;磷肥流失率为5.4%。与库区平均流失率(5.7%)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