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发展研究——以青岛市北区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发展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9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街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不断地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面貌和规划格局。如果一座城市或者一条街区完全丧失了自身的特色,那么它将会磨灭自身的竞争力甚至覆灭。因此,城市特色街区必须塑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自身的特色。但如何去塑造特色街区的独有特色这个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特色街古已有之,且经历多个发展阶段,适合各个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且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古今中外皆然,但在当代中国特色街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追捧。特色街对城市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特色街区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一定要遵照当地的客观条件,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体现当地的风土民情,只有如此,才能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属于自身独特个性的特色街区。   特色商业街区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中心场所,也是步行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统一体。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和地域文化在此尽情展现,最集中的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和文化风俗的不同,导致了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思想形态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城市在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青岛的城市特色商业街区是如何将青岛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本身的规划发展中,正是本论题论述的核心思想。   青岛,有着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历史底蕴。由于历史原因拥有一整片形态完整的优秀历史建筑,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建筑的缩影。青岛的建筑结合山海景观与人文特色,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丰富多彩的青岛建筑,形象地展示着青岛的历史,构成青岛成长进程的生动记录和城市文化风貌的鲜明特征,成为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内涵和标志。另外,青岛市的一大特色就是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青岛市的特色商业街规划中应充分体现青岛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本文以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思想理念引导城市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研究入手。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一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为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的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发展理论。通过城市设计的地域文化性在城市特色商业街区中的体现,以青岛市市北区的特色商业街为研究对象,创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街道空间序列,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感受地域文化精神的场所。在论题最后笔者深入地研究了市北区之所以会同时出现多条特色商业街区的原因,具有区位、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同时总结了特色商业街区与老城区发展的密切关系,及对青岛市北区台东商贸特色街区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市北区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色商业街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努力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特色商业街区的结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独创风格的现代特色商业街区,构建出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街道是本论题研究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世界博览会一百多年的光辉发展历程中,它对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经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园林等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世博会园区的建设对现代规划设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七年发布关于三农问题1号文件的背景之下,农村工作已然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核心,这“催生”了乡村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气候,并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特征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城镇化迅猛增长的三十年,并呈现出小城镇与大城市协调发展,区域城市群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旅游业所具有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特
学位
随着新世纪全球化的影响与城市化的加剧,中国建筑行业历经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西方先锋建筑文化的强势入侵也迫使我们反思本土建筑的发展与探索问题。时至今日,中国当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尤其是在餐饮环境中,人们用餐不只仅仅重视美味的菜肴,同时还希望享受到温馨舒适的环境。室内景观文化就在
建筑节能成为世界建筑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直接影响建筑能耗,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较多采用的外围护结构之一,它不仅实现了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墙体与门窗的
近年来,“小”建筑逐渐受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青睐和重视,对“小”建筑设计的讨论也随之越来越多。本文选择“小”建筑不同于大型建筑的特点、设计方法及策略的视角来切入这个问
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一个付诸实施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可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其空间的动态发展决定了在城市空间的更替演化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遗余空间。同时,城市在高强度的开发下,公共空间的丧失和城市活力的不足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