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的扩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显现。据教育部统计,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走高,就业形势严峻,严峻之处不仅体现在高校向社会输出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加大了人才市场的总量压力,同时在新世纪里新兴产业、行业快速兴起的背景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劳动力素质与需求单位不相适应的矛盾愈发显现。因此,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倡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以此解决自身就业难的现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与此同时,在全球创业浪潮中,大学生在创业群体中的比重较大,其对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出口外销数量贡献匪浅。除去政府号召、人才市场需求膨胀等客观需求,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在课程方面增设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聘请创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创业提供经费、延长学生学制等措施推动大学生创业。笔者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通过对少数民族集聚的不同地域——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学院)、重庆(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台湾(高雄东方设计学院)、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五所高职院校进行田野考察,确定以五个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个案为研究基点,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考虑到多个学校的专业较多,为便于比较,主要选取了五所高职院校的文创类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地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措施,聚焦文化创意专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分别从学生、教师、业界同行的角度了解各地各校文化创意专业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状况。调研结果发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多数已依照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设立文化创意专业培养对口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文化创意专业创业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究其原因有三个层面:其一,学生层面,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健全人格特质的塑造未能重视,创业精神缺乏;其二,学校层面,创业精神教育没有进入人才培养计划,创业知识、教育内容与结构不适合地区文化创意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其三,社会层面市场环境与社会舆论还未形成、政府部门缺乏配合高职院校创业精神及能力培养的政策支持,本地产业市场创业人才需求未能在政策层面给予倾斜,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缺乏社会保障。通过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文化创意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进行问题总结与原因探析,继而在马克思教育理论指导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用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多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创业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文创类学生创业精神及能力培养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从学生层面来讲,应当尊重且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业特质、开展创业的相关活动;第二,从学校层面来讲,将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例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教学计划、进入学生课堂,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学生创客基地、改革学制、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供创业的经费支持;其三,从社会层面来讲,塑造创新的市场环境与社会舆论、形成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宽容学生的创业失败、开拓本地产业市场,从而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及能力培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