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镁由于其密度、杨氏模量与人骨接近,又具有可降解性、适当的强度和良好的生物活性,使之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用材料,也成为了国内外可降解骨内固定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纯镁在体内存在着降解速度过快的弊端,和骨组织的生长不能很好地达到匹配,因而限制了纯镁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对纯镁进行表面改性是解决此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纯镁表面制备超声微弧氧化(简称UMAO)涂层,可改善其耐蚀性,但是纯镁UMAO涂层存在的微孔仍可使腐蚀介质到达镁基体而将基体腐蚀。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超声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镁表面制备出UMAO涂层,再进行植酸、植酸-丝素蛋白(简称SF)、NaOH-硅烷偶联剂(简称SCA)-SF不同的后处理,并对相关后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调控了涂层的可降解性及生物活性。本实验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官能团构成、结合强度、耐磨性、润湿性、耐蚀性及体外Hank’s浸泡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结论如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植酸对纯镁UMAO涂层进行后处理,可发现:随着植酸浓度的升高,UMAO涂层微孔数量减少,无碎裂现象,涂层更加均匀致密,覆盖度提高,表面覆盖羟基和磷酸基,涂层的结合强度、耐磨性、耐蚀性等均有所改善,经过Hank’s溶液浸泡后,涂层发生了降解,并与Ca、P等元素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类骨磷灰石。其中植酸的处理浓度为7.5g/L时为最佳。用7.5g/L植酸处理的UMAO涂层经过SF不同时间的处理后,可发现:随着SF溶液处理时间的延长,涂层的孔洞数量逐渐减少,涂层更加致密,涂层的结合强度、耐磨性、润湿性、耐蚀性等均有提高,经过Hank’s溶液浸泡3天时即有新的物质-类骨磷灰石生成。其中,SF溶液的处理时间为1.5h时为最佳。对UMAO涂层进行NaOHSCA-SF不同的时间处理后,可发现:随着SF处理时间的延长,涂层的孔隙被填充的越来越均匀致密,平整度也越来越好,且涂层的结合强度、耐磨性、润湿性、耐蚀性等均有所提高。纯镁UMAO涂层经植酸、植酸-SF、SCA-SF处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或发生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填充了UMAO涂层的孔隙,阻挡了腐蚀介质到达基体,并成膜,达到调控涂层可降解性的目的,同时,由于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也提高了复合涂层的生物活性。综合比较,UMAONaOH-SCA-SF/1.5h处理的复合涂层具有最优异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