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城市电影的说法成立与否,有待商榷。早在第七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执委会学术研讨部出版的《重庆与中国抗战电影学术论文集》中,把抗战时期的重庆出现的电影统称做重庆电影。从电影在重庆的发展来看,在重庆拍摄和以重庆为背景的影片并非仅仅局限在抗战时期。并且从历史的纵深来考量,重庆的电影有明显的三段式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分期。这样来说能不能把从抗战到今天的所有电影统称为重庆电影,这个概念还亟待认同性的问题。然而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这个称谓的成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不能漠视在新千年之后所出现的电影界的重庆热潮,所以姑且把这些所有的电影称作重庆地域电影吧。重庆正式出现在中国电影史,并且走入大众电影视线是从1938年开始的。在此之前,对与中国电影来说,重庆只是个看客而并非参与者。在此以后的重庆电影,出现了明显的三段式的发展态势。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主题。国难当头的时期里,政治地位的忽然变化,由此所带来的重庆各个方面的陡转,历史把重庆从后台硬生生的推倒了风口浪尖上。众多的事件在这里上演,众多的人物在这里登场。重庆一下从边陲城市成为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地。政治经济文化,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汇聚,电影也不例外。这个时期成为重庆电影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以唤起全民族的抗日决心,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为目的的重庆电影成为在抗战时期重要的宣传阵地。重庆电影也集中的把表现民族当作电影的主题,所有的形式都为了民族战争服务。民族是电影所主要表达的概念。陪都的身份消失之后,重庆在中国电影史中的低位也随之忽然消失了,但是这段特殊时期所延伸出的历史话题,却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时的出现在中国电影中。单纯的政治原因所带来的电影与重庆的第一次接触就这样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后,重庆电影的出现是在建国以后,这一时期的电影是和政治运动紧密相联的。重庆电影也不例外的表现当时的政治运动。阶级成为重庆电影的主要话题。不仅延续了敌我阶级的斗争,还有伴随政治运动而来的阶级斗争。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的面貌和景观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加上山城特有的地貌,先进与落后,高楼与矮屋的同时存在,使重庆也得更加有意思起来。众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出太多的话题,为电影创造出很多可以表现的素材。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涉及到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变革,也使普通百姓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从2001年开始,众多导演又开始主动和重庆接近,不仅仅是看上了重庆的风貌,更是把重庆作为故事的发生背景。这些影片表现的重庆风土人情,成为了重庆现实的记录。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一个两个特例,而是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成为新时期的重庆故事,不仅有从外貌来侧面表现重庆的环境故事,更有以重庆为背景的重庆故事,表现重庆“城与人”的现代故事。重庆成为中国电影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地域。有别于上次的被动选择,这次导演的主动选择,拉开了新时期重庆故事的序幕。这次电影创作人的个人行为所形成的一种集体关注的转移,是重庆又一次和中国电影紧密接触。本文就从重庆地域电影入手,展现在这三个时期中的电影情景,探讨在这些现象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从光影中去窥探重庆的风姿,从影像中去品味重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