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影像与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复发性髌骨脱位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疾病,其累及伸膝装置,会显著降低患者运动能力,造成顽固性疼痛和膝关节退变。近年来,下肢整体旋转异常与复发性髌骨脱位发生发展的关系愈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尚无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站立位时下肢功能旋转异常的研究,缺乏中国人中以去除下肢异常旋转的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的疗效观察,同时也欠缺一种简便的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患者报告评分。本研究旨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通过影像研究探求于功能位时整体下肢旋转异常致病的危险因素,观察纠正整体下肢旋转异常后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验证一种新的患者报告评分、以期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估提供一种优良的工具。目的:1、应用EOS影像系统测量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RPD)患者站立位的下肢旋转畸形,确定RPD患者和对照组在仰卧位和站立位股骨旋转的差异,并研究RPD患者和对照组在股骨旋转的差异,寻找RPD发病的下肢旋转危险因素。2、观察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Derotational Femur Osteotomy,DFO)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疗效。3、跨文化翻译和验证汉语版本的牛津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参与评分(Oxford Knee Score and the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Questionnaire,OKS&APQ)在膝关节疾患患者中的可靠性。方法:1、征召了 30名RPD患者和27名对照组。采用EOS成像系统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解剖股骨前倾(Anatomical Femoral Anteversion,AFA)、功能股骨前倾(Functional Femoral Anteversion,FFA)、股骨胫骨旋转(Femorotibial Rotation,FTR)和股骨远端扭转(Distal Femoral Torsion,DFT)。分析仰卧位和站立位的FFA,RPD与对照组的AFA、FTR和DFT的差异。聚类分析后观察各变量的对疾病发生预测重要性。2、研究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接受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DFO)的复发性髌骨脱位(RPD)患者8例,术后随访时间10月至24月。利用EOS影像测量系统,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股骨解剖前倾角(AFA)。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6月、术后1年或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的髌骨Feller评分和牛津活动参与评分(APQ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髌骨轨迹和稳定性。3、通过标准的正反向翻译和本地化改编,完成了 OKS和APQ的中文版本。对150例患者进行最终版本的评分,并结合SF-36、EQ-5d和EQ视觉模拟量表(EQVAS),间隔两周对30例患者重复OKS和APQ。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评估 OKS 和 APQ 量表的重测信度,使用 Cronbach’s alpha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使用Spearman’s相关分析评估其构念效度。结果:1、所有受试者均可获得可资测量的EOS图像。站立位的FFA明显小于仰卧位(p<0.05)。RPD患者AFA、FTR和DF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F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模型提示,与AFA相比,FTR和DFT具有更高的预测重要性。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并记录所需的观察指标,术前2例髌骨“J”形征3+,6例2+,其中5例已手术取出内固定并于术中使用关节镜下观察记录髌骨滑动轨迹。患者术前平均AFA 32.7±9.0°,术后AFA 18.0±3.3°,术后AFA显著小于术前(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截骨处延迟愈合,部分负重随访至术后12月骨折愈合。患者牛津APQ评分术前平均17.5±2.1,术后6月10.6±1.4,术后1年或末次随访10.4±1.1,髌骨Feller评分术前平均17.5±2.1,术后6月10.6±1.4,术后1年或末次随访10.4±1.1,术后APQ评分和髌骨Felle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所有患者于末次随访时髌骨“J”形征均阴性,髌骨恐惧试验均阴性,其中5例于关节镜下探查见髌骨于屈伸膝时滑动轨迹良好,无脱出趋势。3、所有患者都能毫无困难地理解和完成OKS和APQ评分。OKS的ICCs为0.959,APQ为0.956,每一单项均大于0.7。两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校正后项目总相关系数均大于0.4。与SF-36和EQ-5D的心理状态领域相比,OKS和APQ与疼痛和功能域的问题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在两份问卷中均未发现地板或天花板效应。结论:1、站立位的FFA显著小于仰卧位。在评估RPD的下肢旋转异常时不应单纯考虑AFA,也应同时考虑FFA。在评估RPD患者股骨旋转异常时,可以选择使用DFT和FTR。2、DFO治疗RPD安全可靠,中期随访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较前显著改善。3、中文版本的OKS-APQ完善且易于理解,信度和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中国大陆患者膝关节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NAND闪存是非易失性存储芯片中最重要的一类,其在存储器芯片的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0%,广泛应用于手机、固态硬盘、SD卡等。由于NAND闪存的存储原理以及存储结构特征,需要设计NAND闪存主控来进行数据管理。NAND闪存主控包括了数据接口、ECC模块以及MCU和固件,可以实现NAND闪存的数据存取和传输操作以及延长NAND闪存的使用寿命。本文设计了一套NAND闪存控制系统,并在FPGA平台上完成了系
学位
套管作为变压器的主部件,对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变压器实际运行中,常出现变压器套管发热的情况,且发热的地方大多为套管将军帽处。将军帽发热温度达到规定值时,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就可能导致设备击穿跳闸,造成用电负荷的损失,所以对变压器套管将军帽发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期刊
叹词表示说话人的情感或反应。在日常交际中它们起非常大的作用。汉语和楚瓦什语(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官方语言)都有丰富多彩的叹词。近年来,汉语叹词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出现了不少有关叹词的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研究著作,但是对楚瓦什语叹词的注意不够。国内没有资料关于楚瓦什语叹词,国外也仅有几篇专著。国内外还没有对汉语和楚瓦什语叹词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是目前唯一的研究著作,因此有很大的价值。这几年俄罗斯楚
学位
糖尿病已成为当代社会最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也是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致器官组织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以致功能衰竭,而男性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为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等。裂叶荨麻(Urtica fissa E.Pritz)在我国陕西、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广泛分布,是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应用历史悠久的民族药和民间药,在维吾尔族医学中记载荨麻
学位
造纸工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而轴承常常被称为“工业的关节”,在造纸机械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造纸机车速的提高、幅宽的加大,长网纸机因烘缸数量多而一次性投入大等因素,使得纸机中的轴承一旦出现故障,将给造纸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风险,因此对纸机轴承运行状态的监测,是造纸机故障诊断的重点。由于资源代价或时间代价太大等原因,,要从一些实际的轴承系统中获得充足的故障数据往往十分困难。如何在轴承故障样
学位
研究背景我国食管癌因其发病率高、侵袭性强及预后差等特点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有着严重的威胁和影响。我国食管癌高发多有区域性聚集现象,比较常见的地域在河南林县、河北磁县和涉县、山西长治地区太行山脉以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区,且多发生在食管上段和中段,病理类型与欧美国家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食管癌起病隐匿,我国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或晚期的,占总患病人口的75%,手术治疗效果欠佳。
学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江苏省名中医王瑞平教授辨治大肠癌的临床病案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得出核心处方,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一步以实验加以验证,阐释处方的科学内涵,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更好的思路及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06月到2021年06月,就诊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王瑞平教授门诊的大肠癌患者的门诊医案,共计267人,857诊次,首先建立数据库,然后
学位
This thesis examines and carefully presents the methodological and critical study of the question of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as it rel
学位
由摩尔定律预言以“自上而下”思路设计的电子器件正抵达其物理尺寸极限,这意味着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面临极大挑战。费曼提出的分子电子学概念旨在以“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将分子或原子作为基本构成单元,进而组建功能复杂的分子器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构建金属-分子-金属结并对其电荷传输特性进行精准表征是分子电子学的研究重点。葫芦脲(Cucurbit[n]uril,CB[n])分子具有独特的纳米空腔结构,能通过
学位
随着桉树人工林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经营措施导致的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问题受到社会大众和科研群体的高度关注。延长培育周期或采取混交处理被认为是较好的缓解人工林土壤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然而,针对桉树人工林,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改造措施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而较少从土壤微生物角度探讨土壤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机理。桉树纯林培育周期延长、连栽代次下降或者混交处理如何影响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伴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