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明显,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其建设速度和规模也在进一步加大。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引进了国家干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强化角色犹如一只“看得见的手”。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在基础建设方面都在大力投资,但近年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为降低国家财政负担,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政府直接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萎缩。在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下,靠单一的融资渠道已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施工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开始尝试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作为基础建设领域内主要的应用模式BOT项目越来越多,在业界其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由此,对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实施BOT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论述商业模式的概念出发,系统的介绍了BOT商业模式的定义及演变,对国内外BOT商业模式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实施BOT商业模式的现实情况,阐述了我国施工企业实施BOT商业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由于建筑企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同质化竞争明显,滋生了较多的不规范行为。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体制、机制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国有施工企业正经历着过度竞争、市场无序、招标压价、投标垫资、工程款拖欠等严峻考验。我们认为,施工企业实施BOT商业模式转型对规范行业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等具有显著地推动作用。BOT模式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融入政府投融资过程的主要方式,其运作能加快国有大型施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分散投资风险,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其次,考虑到A公司在行业类的典型代表性,笔者选择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外部环境分析,探索A公司实施BOT模式的具体路径、战略基础及管理模式。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具体项目在BOT运行中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笔者对A企业实施BOT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从实务的角度讨论BOT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呈现的问题及相关风险。研究表明,A企业通过BOT模式的运行,克服投入和回报之间的期限错配,增加了资本调度能力,降低投融资风险。针对BOT项目所面临的信用、建设、市场、政治等风险,施工企业应及时加以辨识并合理分配给参与方共同分担。通过与贷款银行、商业保险公司、其他官方机构的深度合作,以各种经济、技术手段化小、分散和转嫁风险。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参与BOT模式运作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行性。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企业实施BOT商业模式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代表企业实施BOT模式项目的阶段、项目情况及实施效果,所以在此基础上讨论BOT模式存在的问题、风险及对策。为施工企业实施BOT商业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