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中华医典》医案部分清代医家中风医案的方药进行研究分析,运用SPSS软件将中风病证医案的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表明其性味归经,揭示该病的方药之间用药规律,统计出中风病的常用药物及诊治特点。方法:运用Excel表格建立清代中风病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华医典》医案部分的清代中风医案进行分析,使用频数分析发掘高频药物及药物性味归经,使用聚类分析发掘关系紧密的药物组成的药对和聚类方,总结清代医家治疗中风病的用药规律与特点。结果:1.通过清代医家治疗中风病所用药物频数分析,共收录232个方剂,263味中药,用药总频数1964。药物频数在4以上的药物共有88味,用药总频数1964,用药频率为84.8%。使用频数最高的十味中药为当归、陈皮、甘草、半夏、茯苓、白芍、人参、麦冬、远志、钩藤。所用中药以入肝经为主,次以肺、肾、心经。从药物功效来看,所用药物功效涉及13类,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以及理气药,其中使用最多的的中药为补虚药,并且补虚药又以补血、补阴和补气药为主。药物四气以温性药物为主(40%),其次为寒性(31%),平性(21%)以及热性最少(2%)。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淡味药最少。2.通过对中风病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八组聚类方第一类:龟板、虎骨、牡丹皮、桑叶、阿胶、天竺黄、石决明、竹茹、川贝母、羚羊角、菊花。第二类:川芎、杏仁、防风、桂枝、附子。第三类:竹沥、生姜、僵蚕、枳实、胆南星、秦艽。第四类:枸杞子、何首乌、山茱萸、五味子、肉苁蓉、牛膝、熟地黄。第五类:石斛、石菖蒲、天麻、远志。第六类:钩藤、刺蒺藜、茯神、西洋参、麦冬、生地黄。第七类:半夏、茯苓、陈皮。第八类:白术、黄芪、人参、甘草、白芍、当归。得出17对高频对,分别为桂枝和附子、竹沥和生姜、僵蚕和胆南星、枳实和秦艽、枸杞子和何首乌、山茱萸和五味子、天竺黄和川贝母、菊花和牡蛎、川芎和防风、虎骨和龟板、肉苁蓉和牛膝、石斛和石菖蒲、钩藤和刺蒺藜、茯神和生地黄、半夏和陈皮、白术和人参、白芍和当归。可以得出清代医家治疗中风病以平肝熄风、补气活血、祛痰开窍为主要治疗原则。结论:1.清代医家治疗中风病善于运用补虚药进行治疗,并且以补血、补阴为主;用药上以温性药物为主,兼以寒平;治疗用药上以入肝经为主,次以肺、肾、心经。2.中风病治疗上注重从肝肾论治,以平肝熄风、补气活血、祛痰开窍为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