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单独口服、滴鼻、皮下免疫途径和与尾静脉冲击联合的免疫途径对体液免疫应答强度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检测J链和分泌片研究了粘膜IgA与IgA肾病的相关性。第一部分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它们通过单独或者协同作用来抵御外来抗原的侵袭。在遭遇外来抗原时,B细胞受到刺激而成熟分化为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分泌细胞,并迁移至相应的效应部位。抗原在不同部位诱导产生的抗体分泌细胞发生效应的部位不同,生成的抗体类型也不相同。为了研究不同免疫途径诱导系统和粘膜免疫应答的能力以及所产生的抗体类别,我们通过给小鼠口服、滴鼻或皮下几种单独途径免疫钥孔血蓝蛋白(KLH),或者联合尾静脉冲击的途径来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尾静脉冲击能够以不同程度影响抗体分泌细胞的形成。口服和滴鼻两种粘膜免疫结合尾静脉冲击的方式能够在脾脏中生成大量的IgA抗体分泌细胞,而皮下免疫结合尾静脉冲击则没有这种效果。口服免疫结合尾静脉冲击的方式还能够增加小肠和血液中IgA抗体的产生量,滴鼻免疫结合尾静脉冲击也可以增加脾脏中IgA抗体分泌细胞的数量和提高血液中IgA抗体的产生,但对小肠上的IgA产生并没有影响。另外,口服免疫结合尾静脉冲击的方式能够同时引起脾脏和骨髓中的IgG抗体分泌细胞的增加。相比之下,滴鼻免疫结合尾静脉冲击和皮下免疫结合尾静脉冲击的方式只能增加脾脏中的IgG抗体分泌细胞的数量,而不能引起骨髓中的IgG抗体分泌细胞的增加。不管是对小鼠口服、滴鼻还是皮下免疫,最后的尾静脉冲击都会引起脾脏中的IgM抗体分泌细胞的增殖,而在骨髓中不会引起IgM抗体分泌细胞数量的增加。综上所述,口服免疫联合尾静脉冲击能够在粘膜性和系统性免疫系统同时诱导快速而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尤其是针对IgA抗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此部分工作对采用合理途径进行疫苗接种以获得更加有效的免疫保护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部分IgA肾病(IgA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其主要特点是以多聚IgA1(pIgA1)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大量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并伴有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最终导致肾小球炎症损伤。IgAN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约30%-4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虽然沉积在患者肾小球系膜区的pIgAl是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直接诱因,但是对于其来源于骨髓还是粘膜组织一直存在争议。为了研究IgAN患者粘膜IgA及沉积在肾小球的IgA的来源,我们着重在此部分工作中探讨了患者粘膜IgA的组成部分J链和分泌片(SC)的情况。研究中选取的唾液样本为IgAN患者57例,正常对照32例,其他疾病对照29例,以及相应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人群的唾液中IgA和J链的水平,同时对血清样本进行IgA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唾液中SC的异常情况。结果显示,IgAN患者唾液中IgA的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6294),J链的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8153),但是其SC分子量有降低现象,且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2.81%vs.6.25%)。唾液中SC分子量异常降低的IgAN患者,其唾液中IgA和J链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和其他疾病对照,而在IgAN患者的血液中Ig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其他疾病对照(P=0.0235,P=0.0015)。表明IgAN患者的唾液中可能存在某种物质能够使正常的SC分子量降低,结果引起粘膜IgA转运的失调,因此造成唾液中IgA抗体的水平下降,而相应的血液中IgA抗体的水平升高。这些结果对进一步揭示粘膜IgA与IgAN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