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红灯记”,人们一般想到的是“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但其实从沈默君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开始,到现代电视剧《红灯记》的改编等,“红灯记”不仅包括了京剧样板戏《红灯记》,还包括了电影《自有后来人》、哈尔滨京剧院本《革命自有后来人》、沪剧《红灯记》、各剧种移植样板戏《红灯记》、现代互联网恶搞“红灯记”等等。“红灯记”系列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内涵,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民间流传的“红灯记”故事和“红灯照”组织。总之,围绕“红灯记”的创作与改编,形成了一个关于“红灯记”的谱系。目前,有关“红灯记”创作与改编的研究中,关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和样板戏《红灯记》的史料方面的研究较多,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论据,但关于“红灯记”谱系的研究较少,且大多仅涉及从电影《自有后来人》到样板戏《红灯记》的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红灯记”的完整谱系。因此,论文在前人关于“红灯记”创作与改编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关于“红灯记”创作与改编的“谱系”,同时,对“红灯”所蕴含的意义内涵进行追溯也是本论文的一个创新之处。
论文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关于‘红灯’的说法探源”。第一节,从民间“红灯记”故事的流传演变中,探析中国的民间“灯”文化赋予“红灯”的意义;第二节,从义和团“红灯照”组织和京剧《红灯照》的创作中,探析“红灯”中的“红色崇拜”文化情结;第三节,从反家乡观念的革命新越剧《红灯记》中,探析“红灯”中所蕴含的文学“灯”意象。第一章主要从“红灯”所蕴含的民间的、文学的、政治的内涵进行了一个追溯,意义在于让“红灯记”的创作与改编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版本的流变和内容的变化上,而是更深层次的寻求其意义内涵上的源头,这是使“红灯记”之所以是“红灯记”,而不是“绿灯记”“黄灯记”的原因所在。
第二章“电影《自有后来人》的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是沪剧《红灯记》和样板戏《红灯记》等作品的蓝本,而哈尔滨京剧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和上海爱华沪剧团的《红灯记》是在中国京剧院改编样板戏《红灯记》之前的有重要影响的改编本。第二章先论述了电影《自有后来人》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特色,再论述了以哈尔滨京剧院《革命自有后来人》和上海爱华沪剧团《红灯记》为代表的改编潮流,概括了中国京剧院改编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之前的内容。
第三章“样板戏《红灯记》的打造”。本章从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和样板戏《红灯记》的移植三个部分,论述了由中国京剧院改编的《红灯记》是怎样从首个“样板”发展到“样板戏”再到通过“移植”占领文艺舞台的过程。还具体分析了在样板戏《红灯记》打造过程中的内容上的改编特点。
第四章“消费时代的‘红灯记’改编”。在现代消费时代下的“红色经典”改编和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生产现象的背景之下,分别从影视剧改编、小说改编和互联网改编三个方面论述了“红灯记”在现代的改编情况:电视剧《红灯记》呈现出欲望叙事的特点;木祥的《红灯记外传》呈现出不一样的“文革”场景;互联网的“红灯记”文化产品极尽恶搞姿态。
论文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关于‘红灯’的说法探源”。第一节,从民间“红灯记”故事的流传演变中,探析中国的民间“灯”文化赋予“红灯”的意义;第二节,从义和团“红灯照”组织和京剧《红灯照》的创作中,探析“红灯”中的“红色崇拜”文化情结;第三节,从反家乡观念的革命新越剧《红灯记》中,探析“红灯”中所蕴含的文学“灯”意象。第一章主要从“红灯”所蕴含的民间的、文学的、政治的内涵进行了一个追溯,意义在于让“红灯记”的创作与改编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版本的流变和内容的变化上,而是更深层次的寻求其意义内涵上的源头,这是使“红灯记”之所以是“红灯记”,而不是“绿灯记”“黄灯记”的原因所在。
第二章“电影《自有后来人》的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是沪剧《红灯记》和样板戏《红灯记》等作品的蓝本,而哈尔滨京剧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和上海爱华沪剧团的《红灯记》是在中国京剧院改编样板戏《红灯记》之前的有重要影响的改编本。第二章先论述了电影《自有后来人》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特色,再论述了以哈尔滨京剧院《革命自有后来人》和上海爱华沪剧团《红灯记》为代表的改编潮流,概括了中国京剧院改编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之前的内容。
第三章“样板戏《红灯记》的打造”。本章从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和样板戏《红灯记》的移植三个部分,论述了由中国京剧院改编的《红灯记》是怎样从首个“样板”发展到“样板戏”再到通过“移植”占领文艺舞台的过程。还具体分析了在样板戏《红灯记》打造过程中的内容上的改编特点。
第四章“消费时代的‘红灯记’改编”。在现代消费时代下的“红色经典”改编和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生产现象的背景之下,分别从影视剧改编、小说改编和互联网改编三个方面论述了“红灯记”在现代的改编情况:电视剧《红灯记》呈现出欲望叙事的特点;木祥的《红灯记外传》呈现出不一样的“文革”场景;互联网的“红灯记”文化产品极尽恶搞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