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以通渭县马营镇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_yu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二战后,由于各国城市建设与经济的恢复与快速发展,国际上许多学者把重心转向城市的研究,对乡村地理的研究不断弱化。同样在国内,由于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规划界与地理界也把目光转向城市,乡村聚落研究严重滞后。乡村聚落是大量乡村人口生产生活的地点,其形成与发展演变要受自然条件和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大,人口众多,聚落数量庞大。但我国乡村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和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研究区域通渭县马营镇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境内黄土广布,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密布,地形破碎,属黄土丘陵沟壑区。马营镇也是我国西部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十分悠久。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逐步演进、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马营空间形态经历了从人类定居到秦汉唐宋以来的单一聚落形态、典型封建社会形态下明清时期的具有防御性质的“三城四堡”的礼制格局、改革开放前特殊社会形态下更新置换的格局、改革开放后沿交通线呈东西带状组团式布局形态发展演变的现象。  本文以陇中地区集镇空间形态演变为研究内容,从社会、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角度,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方法与社会调查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G I S技术手段,对马营集镇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综合研究,从不同时空层面构建了聚落发展及其结构变迁的解释框架。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在乡村聚落起源及发展方面,论文总结梳理了聚落起源与发展的一般历史轨迹。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对建国后马营镇空间结构的演变也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文最后提出了马营集镇空间形态演变趋向和下一步的研究的构想,认为集镇空间结构要融入区域空间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关键是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关系的一体化,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所规定,二者应该通过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及自然的联系,形成互相支持、互为依托的职能一体化地域。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很大,因此,在研究集镇空间形态的变迁时应该进行模式多样化分析并由此确立我国广大农村集镇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性特点,对马营集镇空间结构变迁的研究也可能不完全适合研究区的所有范围,也不可能适合我国别的区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不同区域层次模式的分析与总结。  
其他文献
学位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形信息的数字化载体,是进行空间分析与地学模拟的基本信息源,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EM的生产与应用就是地形信息的采集、处理、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消费品,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和谐发展。公共住房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保障性住房,在不同国
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最早涉及于积极行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目前,国外研究已经发现满意度对幸福感起重要作用,但在国内尚属较新领域,本文深刻揭露了城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