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明清时期北京岁时民俗语汇的整理与分析是在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语言与文化的交叉研究,具体的说是民俗语言与民俗文化的研究。将民俗语汇这一语言材料放在民俗文化的背景下,探讨民俗语汇的文化内涵及民俗文化特征。文章借助民俗语言学对民俗语汇的研究成果,以明清时期关于北京地区岁时民俗的著述为语料,择取文献中有关岁时民俗描写的民俗语汇,将表达同一民俗事项的语汇作为一个语义场,划分为岁时节日名称、饮食、信仰(崇拜信仰、禁忌信仰)、礼仪、游艺、风物民俗语汇六个语义场。共择取149条岁时民俗语汇进行整理及分析,通过挖掘民俗语汇的文化内涵,阐释明清以来北京岁时民俗特征;根据同一语义场密度变化探讨北京岁时民俗的发展与嬗变;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民俗语汇的消失、产生及演变。
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是“绪论”、“正文四章”及“附录”。
绪论中阐明了论文的学术史综述、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论文的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正文第一章是民俗语汇与岁时民俗语汇概说,利用民俗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成果,阐明民俗语汇及岁时民俗语汇的定义、内涵及文化特征。
第二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北京风貌,主要是明清时期北京的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特征是培育五方杂处的北京市井生活的沃土。
第三章以节日名称、饮食、信仰(崇拜信仰、禁忌信仰、祭祀)、礼仪、游艺六个类别作为同义语义场,将择取出的149个岁时民俗语汇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章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整理出的民俗语汇进行民俗语义分析,展示明清时期北京的岁时民俗特征,对不同时期的同义语义场密度进行对比,阐释北京岁时民俗的传承与嬗变;从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分析北京岁时民俗语汇的演变,即民俗语汇的消失、产生、语义的演变三个方面的变化。
附录一是北京明清时期岁时志及有关岁时民俗活动描写的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二是对整理出的岁时民俗语汇逐条加以解释,将其编辑整理成为《明清北京岁时民俗语汇小词典》,供人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