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温暖维度信息的源记忆偏向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im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情景记忆的研究,现在一般认为可以将情景记忆分为项目记忆和源记忆(Johnson,Hashtroudi,&Lindsay,1993)。对于事件是否发生的记忆被称为项目记忆(Item Memory),另外,对于事件的细节的记忆被称之为源记忆(Source Memory)。对于脑海中的大量信息,我们除了需要关注信息本身内容外,还应该注意信息的细节,比如信息获得的时间、地点、获得方式等。关注更多的细节可以让人们对信息的记忆更加准确,从而减少错误记忆带来的潜在损失。自我参照效应相关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和自我有关的信息记忆成绩通常会好于与一般他人相关的信息的记忆成绩(Rogers,Kuiper,&Kirker,1977)。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个体会对与自我相关的积极信息存在记忆偏向。由于自我服务偏差,人们总是倾向于将自己和积极的方面相连系,这也是一种内隐自尊的体现。例如,相比于与自己相关的消极人格特质词汇,被试对与自己相关的积极人格特质词汇的记忆成绩更好(D’Argembeau&Comblain,2011)。有研究者通过从感知自我和一般他人两个角度出发,将社会认知和社会判断划分为温暖(warmth)/亲和性(communion)和能动性(agent)/能动(competence)两个维度(Bakan,1966)。通过对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存在着两种优先效应。个体在认知一般他人时存在一种温暖性优先效应,而在认知自我和重要他人时存在着能动性优先效应,即人们更容易关注一般他人的温暖性特质,对一般他人相关的温暖性信息具有注意偏向和加工优势,更容易关注与自我相关的能动维度信息(Fiske,Cuddy,&Glick,2007)。有研究者认为社会认知的两大维度源于性别角色(Martin&Slepian,2020)。虽然者两大维度反应了男性和女性的某些性别特征,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得按照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特征行事,而应更多的去理解性别上存在的某些差异,探索新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基于性别的不平等现象。父母通常是出生以来,与个体关系最为亲密的对象,也是我们通常对性别概念开始有自我认知的起点。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想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在自我与一般他人条件下,对社会认知基本维度词汇的源记忆之间存在的差异。2.在父亲和母亲参照条件下,对社会认知基本维度词的源记忆之间存在的差异。为了研究以上两个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来分别考察在自我和一般他人条件下以及在父亲和母亲参照条件下对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人格特质词汇的源记忆之间存在的差异。实验一采用2(评价对象:自我/一般他人)×2(评价维度:能动性/温暖性)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考察被试在自我和一般他人的社会认知基本维度词汇评价的源记忆之间的差异。实验二采用2(评价对象:父亲/母亲)×2(评价维度:能动性/温暖性)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被试在父亲和母亲参照条件下对社会认知基本维度词汇评价的源记忆之间存在的差异。最后,本研究结论如下:一、出于自我参照效应,个体对自我参照条件下的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人格特质词汇的项目记忆和源记忆皆好于一般他人参照条件。从正确源再认和错误源再认两方面都表明个体对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中的温暖维度更加关注,这也许和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的温暖性优先效应有关。二、可能个体为了维护自尊、保护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我参照条件下的积极词汇比消极词汇具有更强的记忆偏向,对他人参照条件则相反,这也许与参照对象的选择有关。三、个体对母亲参照条件下的温暖维度的源记忆好于父亲参照条件,表明对母亲的感知和印象更多的和温暖维度相关。另外从错误源再认结果来看,个体对母亲参照条件下的消极能动词比消极温暖词更倾向于判断到父亲参照条件下,表明在某种层面可能个体会倾向于将父亲和能动维度相连系,但这种连系可能弱于母亲与温暖维度之间的连系强度。
其他文献
道德推脱是一种道德认知和动机,其将伤害行为认知重构为良好的或应当的,以帮助个体摆脱道德上的自我惩罚或控制。攻击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或倾向,伤害行为或倾向一直是道德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就伤害行为本身也属于一种不道德行为,因此攻击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道德行为。不少做出攻击或暴力行为的大学生会为自己的攻击行为找到在道德上说得过去的借口,这种现象就是攻击道德推脱。其是道德推脱的一个细类,指个体在道德上对攻击
急性应激会打破个体内稳态平衡,而应激反应则是个体为了应对外在的威胁和挑战,以恢复和重建体内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生理层面,急性应激会促使个体的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从而促进皮质醇的分泌;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使个体的心率和血压升高等。在心理层面,急性应激会提高个体的主观应激水平,使个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估和焦虑等负面的情绪状态。互依自我构念是在中国集体主义
社会认同指的是个人对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这一认同能够给个体情感带来更多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认同感较强的个体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靠近主流群体,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文化,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因此对社会认同的探讨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认同对于自身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的稳定是很有必要的。家庭是能够给儿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家庭
成就目标定向是指个体以表现自我或提升自我为目的从事各类成就任务的目标取向。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最终形成和谐的关系。中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持有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在各类成就任务中表现不同,因而对其适应性发展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量表调查研究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和社会适应的关系,并尝试改变学生成就目标定向,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
疼痛共情(Empathy of Pain)是指共情主体对疼痛者发出疼痛信息的觉知、判断和一系列情感反应。疼痛共情一方面可以让我们通过他人的疼痛感受感知到环境中危险的信号,警示自己做好保护自己的措施,从而更早一步趋利避害;另一方面,通过他人的面部疼痛表情和遭受疼痛后的行为反应作为吸引线索,疼痛共情促进个体产生安慰、激发关怀等亲社会行为,从而促进人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共情主体的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会降低
机会关注作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动机,反映了个体对于工作相关的新目标、新选择和新可能性的觉知,个体会根据他们感知到的未来可能性来决定他们目前的行动。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己看待未来方式的影响,个体机会关注发生变化,其对未来的感知和目标的选择都会随之改变,而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目标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持久性。研究表明,年龄与机会关注呈负相关,年长员工较年轻员工机会关注水平更低
蜀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并传承至今的区域文化,有其丰富性和教育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文化作为本土优质文化资源,自然也是成为地方课程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从国家要求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始,各地区便积极进行三级课程的尝试与实施。进行基于蜀文化的成都市小学国学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探索;是在全球文化冲击背景下发展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是引领
我国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形式和国际上“融合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它们都强调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接受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的权利。至今,融合教育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地认同与发展,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虽然随班就读已经成为当前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实施效果与融合教育的理想目标却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大部分轻度甚至中度的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这对提升教育
创造力,又称为创造性,是指个体能够产生奇特、新颖并且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产品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无疾病,人格发展完善的状态,同时拥有良好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都离不开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的支持。一直以来,关于心理健康与创造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之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争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程度越差的个体其创造性越高。
拖延行为是困扰着许多人的一个普遍问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的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学业,也容易激起他们与老师、父母的矛盾。拖延行为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自尊水平、反刍思维、任务难度等等。自尊,作为人格发展的核心部分,对心理健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如何评价自己、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等。另一边,随着近几年来积极性心理学研究的逐步兴起,在对心理韧性方面相关问题的研究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心理韧性关系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