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革命导致农业社会的产生,工业革命导致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以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为基本特点,信息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意识形态等领域都呈现出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新特点。本文从信息社会的一般特征出发,分析了信息社会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必要性,分别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方面着手,指出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创造性思维,这既是客观现实对思维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思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本文在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机制、功能及运用。在分析其特征时,指出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包括量变和质变的多阶段的创见性思维活动过程,而且是多种思维方法和逻辑模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在分析其机制时,运用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对比分析,把人脑比作象计算机一样的信息处理机,又始终注意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本质区别。通过分析思维过程中词、意象、图形和模式等思维元素的再组合机制,指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机能系统,它的实现靠一系列结构的共同活动,每种结构都为机能系统的实现作出贡献。在分析过程中,着重强调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在分析其功能及运用时,着重强调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开拓、创新功能,并用鲜明的事例分别分析了创造性思维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运用。 在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尤其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创新、传播和应用的经济。而人作为知识资源的载体,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知识经济的生命在于创新,要实现创新,关键依靠人才的创新,依靠具有创造性思维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从分析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出发,分析了发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措施,指出发展创新教育,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成为决定我国国际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