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巨结肠症(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为赫希施普龙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道畸形。本病的发病率为1/5000,男女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男与女之比为4:1。 HD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HD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神经系统发育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致发育停顿的结果,但具体病因不明。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本病的遗传性作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现已明确了多种基因与HD密切相关,基因突变可以解释60~70%的家族性HD和10~30%的散发性HD,对多数HD则无法解释。现在,人们已注意到HD结肠肠管所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肠管平滑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包括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collagen Ⅳ,Ⅳ-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等均存在异常分布。国内外对HD肠壁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系统性研究尚属少见。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HD结肠壁平滑肌中LN、Ⅳ-C和HA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肠神经系统的发育、HD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HD的发病机制和HD的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收集了手术切除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标本36例(包括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5岁,平均13个月。正常对照组20例(取自结肠外伤患儿的正常结肠平郑州大学2003界硕士研究生论文LN、W一C和HA在先天性巨结肠症肠壁平滑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滑肌组织),其中男性n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5岁,平均9个月。HD的诊断均依据病史,体征,钡灌肠的结果做出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2例为常见型,长段型有7例,全结肠型有3例,短段型有4例。标本取手术切除肠管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欲取标本处要求血供良好,未钳夹损伤肠壁致组织变性。手术切除标本后,剥去勤膜,将平滑肌组织迅速放置于一20℃冰箱内保存,所有标本同时行病理检查。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段肠壁中LN,W一C及HA的含量,了解其在各段肠壁的分布规律。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l)在HD狭窄段,每毫克平滑肌组织的LN含量为513.64士53.oong,在移行段为485.89士so.55ng,在扩张段为460.36士49.89雌,在正常对照组为443.90士39.77ng。经两两比较,狭窄段LN的含量高于其它各组(尸<0.05),移行段LN的含量高于扩张段与对照组(尸<0.05),扩张段LN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外0.05)。(2)W型胶原在HD狭窄段每毫克平滑肌组织的含量为177.86士21.76飞,在移行段为134.25士20.86雌,在扩张段为121.86士20.39雌,在正常对照组为1巧.05士16.37ng。经两两比较,狭窄段W型胶原的含量高于其它各组 (P<O.05),移行段W型胶原的含量高于扩张段与对照组(P<0.05),扩张段W型胶原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3) HA在狭窄段每毫克平滑肌组织的含量为114‘33士22.oing,在移行段为1 12.士ZI.73ng,在扩张段为105.28士20.song,在正常对照组为91.45士14.16ng。经两两比较,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各组之间HA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外0.05),但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尸<0.05)。(4) LN与W一C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23,P<0.01),HA与LN、IV-C之间则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1) HD结肠壁平滑肌中LN含量在肠道近端最低,向远端逐渐升高,这种异常分布很可能与HD肠道神经系统异常有关。(2)W一C在HD结肠壁平滑肌层中具有与LN相似的分布规律,即沿肠管近端向远端方向,W一C的含量逐渐增加,这种分布说明很可能W一C是与HD共同作用,导致HD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3) HA在HD的整段结肠的含量均升高,很可能是通过另一种相对独立的作用机制对HD肠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4) LN与W一C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肠神经系统发育中二者协同发挥作用。(5)本研究从郑州大学2003界硕士研究生论文LN、W一C和HA在先天性巨结肠症肠壁平滑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肠壁微环境角度对HD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阐明HD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