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生物柴油成分检测方法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醇类B5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传统柴油替代品,其醇类添加剂是醇类B5生物柴油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醇类B5生物柴油中醇类含量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对其燃料的质量控制与品质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从醇类B5生物柴油中醇类含量快速准确定量分析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基于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的醇类B5生物柴油中不同醇类添加物定量分析方法。其研究内容如下:(1)以B5生物柴油添加剂--正丁醇为研究对象,以近红外光谱(NIR)为测试手段,分别建立基于标准曲线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NIR光谱的B5生物柴油中正丁醇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集30个不同正丁醇含量B5生物柴油样品的NIR光谱,并建立正丁醇含量与特征峰(4790 cm-1和6283 cm-1)之间的校正曲线;然后,以全波段NIR光谱作为输入变量建立PLS校正模型,考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PLS校正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PLS校正模型的预测性能随不同变量选择方法(iPLS和biPLS)的变化规律。在最优化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变量选择方法等条件下,建立B5生物柴油中正丁醇定量分析的PLS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相比标准曲线法,PLS校正模型表现出较为优异的预测能力,D1st-iPLS-PLS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佳(其预测集的R~2、RMSE和MRE分别为0.9999、0.0899%和0.0091)。因此,建立了基于NIR技术结合D1st-iPLS-PLS的B5生物柴油中正丁醇定量分析方法,可为混合醇类B5生物柴油品质分析检测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2)以B5生物柴油添加剂--甲醇、乙醇和正丁醇为研究对象,以中红外光谱(MIR)为测试手段,分别建立PLS结合MIR光谱的B5生物柴油中甲醇、乙醇和正丁醇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集40个不同甲醇、乙醇和正丁醇含量B5生物柴油样品的MIR光谱;然后,以全波段MIR光谱作为输入变量建立PLS校正模型,考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PLS校正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PLS校正模型的预测性能随不同输入变量(400-1500cm-1、1500-2700 cm-1和2700-4000 cm-1)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最优输入变量建立B5生物柴油中甲醇、乙醇和正丁醇定量分析的PLS校正模型。结果表明,400-1500cm-1-D1st-PLS校正模型获得了最优的预测结果,对于甲醇、乙醇和正丁醇,最优的预测集R~2分别为0.9630、0.9669和0.9667;RMSE分别为0.6581%、0.8671%和1.5031%。因此,建立了基于MIR技术结合400-1500 cm-1-D1st-PLS的B5生物柴油中甲醇、乙醇和正丁醇定量分析方法,可为混合醇类B5生物柴油品质分析开拓思路和新方法。(3)以B5生物柴油添加剂--甲醇、乙醇和正丁醇为研究对象,以MIR为测试手段,建立基于PLS结合MIR的B5生物柴油中甲醇、乙醇和正丁醇定量分析方法。首先,考察了不同变量选择方法(iPLS和siPLS)对PLS校正模型的影响;随后,在此基础上,采用PSO和SPA方法进一步对输入变量进行优化,探索PLS校正模型预测性能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最优输入变量建立B5生物柴油中甲醇、乙醇和正丁醇定量分析的PLS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甲醇,iPLS-PSO-PLS校正模型预测性能最好,预测集R~2、RMSE和MRE分别为0.9676、0.5208%和0.1299;对于乙醇,siPLS-PSO-PLS校正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预测集R~2、RMSE和MRE分别为0.9669、0.8671%和0.1403;对于正丁醇,siPLS-PLS校正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预测集R~2、RMSE和MRE分别为0.9741、1.3155%和0.0968。因此,混合变量方法对PLS校正模型的预测性能有显著提升,有望作为一种B5生物柴油醇类添加剂检测方法应用于实践当中。
其他文献
氧化钙作为一种典型的碱土金属氧化物,具有碱性强、甲醇溶解度小、廉价易得等特点,常用于酯交换反应中。然而,市售氧化钙普遍存在分散性较差,孔道结构不丰富等缺陷,这就导致了其在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催化效率不好。天然植物来源广泛、可再生,其组织具有良好网络结构,是构建具有多级孔道材料的一个全新领域。因此,本文以花粉为模板,通过浸渍、水热、溶胶-凝胶、化学沉淀等不同沉积方式实现Ca2+在限域空间下扩散或者沉积,
学位
目前,关于水热裂解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研究几乎都局限于外部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作用,而忽略了外部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后共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因此,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外源和原位矿物的复合物,模拟稠油热采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探讨反应机理,从而有利于指导生产。首先考察了实验所用油样的理化性质并对该实验水热裂解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油样1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80℃,反
学位
聚烯烃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管材建筑等各个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聚烯烃行业主要生产低端均聚产物,而高端聚烯烃产品和聚酯材料大多依赖进口。化学工业通常模仿天然聚合酯的结构,通过将二羧酸与醇结合来生产几种具有塑料特性的聚合物。聚酯是最重要的工业聚合物家族,存在于各种日常用品中,包括容器、织物和纤维。因此,高性能聚酯产品的开发成为该领域的
学位
含油污水作为石油行业所产生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之一,其成分复杂、体量庞大、毒性较高。若油田企业排放不达标的含油污水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由含油污水处理不当而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解决制约我国油气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寻求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已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高级氧化技术,以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
学位
稠油资源约占原油储量三分之一左右,巨大的稠油资源储量决定了稠油在未来世界能源供应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稠油水热裂解技术因其可以不可逆地降低稠油粘度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研究重点。但是,目前众多水热裂解催化剂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性差、影响原油品质、生产成本高等缺点。本文主要研究了稠油的催化水热裂解降粘技术,针对目前水热裂解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催化剂实际现场应用环境,选取了两种配体制备了过渡金属配合物
学位
非水相泡沫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多孔功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非水相溶剂自身具有的低界面张力和低介电常数,致使发泡难度增加。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由于具有优良特性,通过接枝改性调控其表面润湿性能,在非水相溶剂中的发泡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本论文探究纳米SiO2表面润湿性对非水相溶剂发泡性能的影响,揭示纳米SiO2表面润湿性对非水相溶剂发泡性能的影响规律。取得了下列具有创新
学位
针对长庆区块油气藏的安全高效勘探开发,解决深井、长封固段大温差固井工程的关键问题,本论文研发抗温性能良好、价格低廉且适用温度范围更广的新型油井水泥降失水剂,分为低温区(45-120℃)宽温带降失水剂和高温区(120-200℃)宽温带降失水剂。并对降失水性能、流变性能、稠化性能、抗压强度以及沉降稳定性进行室内实验评价,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等分析方法表降失水剂并探究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学位
针对目前长水平段、超深井和大斜度井等复杂井越来越多,钻井工艺难度逐渐加大,现有的钻井液处理剂已无法完全满足钻井需求。另外,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研发出新型的环保型钻井液提切剂势在必行。本论文确立环保低黏提切剂的研究目标,以植物基材料为原料,研发出同时满足环保和钻井工程要求的高性能低黏提切剂,并对其处理的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抗温性能、抑制性能和配伍性能进行室内实验评价,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
学位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注水开发已成为提高油井产量的重要技术。因注入水水质稳定性、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等引起的结垢问题造成了集输管线堵塞、垢下腐蚀加剧,甚至会对储层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加大了油气田生产成本。经调研,陕北某地区采出水结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CaSO4,并多以混合垢形式存在。研究发现,混合垢的强度及韧度与单一垢有较明显差别,且多种离子共存会影响垢沉积的热力学和
学位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碳源,是替代化石燃料提供直链烷烃、芳香小分子等高附加值产品最具有潜力的材料之一。因此,探索木质素化合物高附加值转化的绿色新途径备受关注。本论文研究分为三步,第一步为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合成;第二步是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氧化裂解方法的建立;第三步是将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木质素的氧化裂解中。研究基于前人对木质素催化裂解的理解和研究基础,通过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异色满衍生物氧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