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钢琴作品中,赋格曲是多声部对位法写作的作品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声部之间相互模仿。历经西方十七世纪至二十一世纪的赋格曲,至今仍然是钢琴学生学习的主要体裁之一。其中,巴赫晚年创作的a小调赋格曲是本科的复调学习曲目之一,肖邦的a小调赋格曲被收录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阶段考级作品集中,是中国钢琴普及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肖斯塔科维奇的a小调赋格曲已成为钢琴家音乐会的常备演奏曲目。全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二章赋格曲之演变介绍了赋格曲的兴起、重要作曲家和三首a小调赋格曲的创作背景。在第三章中,将三首a小调赋格曲以主题、对题及和声、调式调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四章针对三首a小调赋格曲的演奏方式,从音色、节奏、旋律处理等多角度进行理解。从创作结构层面看,三首作品的结构形式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赋格曲保留了规整的呈示部、中间部、再现部进行规律;旋律发展方面采用了主题先进入,之后进行答题和对题的形式;在调式调性方面,肖斯塔科维奇运用俄罗斯民族调式,但旋律小调和和声小调还是作品的主导调性。在和声方面,可以管窥不同时期作曲家的写作方式,巴赫的结尾和弦是大和弦,肖邦和肖斯塔科维奇都采用了小三和弦。巴赫的a小调赋格曲旋律进行中多使用大、小三度,纯四、纯五、纯八度,而肖斯塔科维奇a小调赋格曲中大量增四、大七度音程出现,说明20世纪的赋格曲写作手法有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不同时期同一调性的三首作品比较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赋格曲写作和演奏的传统得到了延续性,并将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虽然赋格曲在浪漫乐派不是重要的形式,但门德尔松、舒曼等作曲家都对赋格曲有所创作和研究,赋格曲得到了长期的关注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三首作品的比较研究,以帮助师生们对这三首赋格曲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为实际的钢琴演奏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