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评价新型类雌激素污染物十溴联苯醚和全氟辛磺酸的环境风险,研究了十溴联苯醚对底栖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颤蚓类生物红虫和水生生物斑马鱼对十溴联苯醚的生物转化情况;采用快速溶剂萃取仪进行样品前处理,用三氟乙酰胺对聚四氟乙烯包装材料和纺织品中全氟辛磺酸经过硅烷衍生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样品的全氟辛磺酸的含量;并对环境介质中十溴联苯醚和全氟辛磺酸分别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
以红虫和土壤中总微生物及枯草芽孢杆菌纯菌种为受试生物,分别测定了十溴联苯醚对红虫Na+,K+-ATP酶及SOD活性的影响和对土壤中总微生物及枯草芽孢杆菌纯菌种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十溴联苯醚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增加,红虫的Na+,K+-ATP酶均呈现激活的趋势,SOD活性则均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10mg/kg BDE209染毒土壤中总微生物和10mg/L BDE209染毒枯草芽孢杆菌呼吸作用均受到抑制。因此,ATP酶和SOD相结合可以作为生物受到十溴联苯醚胁迫的分子指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受到十溴联苯醚胁迫的微生物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十溴联苯醚染毒的红虫和鱼体中检测到四溴联苯醚-七溴联苯醚的低溴代产物,主要包括BDE-47、BDE-99、BDE-100、BDE-153、BDE-183等,且8d时各同系物及PBDEs总量在红虫和斑马鱼体内浓度达到平衡。这些产物可能来自于BDE209在生物体的代谢物、染毒过程中BDE209的光解产物以及原十溴联苯醚样品的少量杂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聚四氟乙烯包装材料和纺织品中全氟辛磺酸的结果表明,实验方法和检测结果均符合欧盟相关规定。总结近几年有关十溴联苯醚和全氟辛磺酸的研究资料,分别对两种新型污染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