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借助于人体标本,研究并定性一种针对不同脊柱节段的解剖型微型钛板系统,使之完全贴附于椎板,降低切迹;之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验证此系统是否符合人体生物力学,是否能达到相应的强度和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待符合植入标准后进行人体实验,将微型钛板用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术中,记录术中应用情况,于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神经恢复的程度及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来得出微型钛板系统在椎板回植中的最终效果。方法:由我科进行微型钛板的设计与绘图,与国内器械公司进行合作生产样品。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研究所合作,进行微型钛板植入后的相关生物力学实验,检验其是否符合力学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到本临床实验中,验证微型钛板在椎板回植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控制微型钛板的造价,使低收入水平的患者亦能接受治疗。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微型钛板的设计及绘图→样品的初步定型→生物力学实验→产品的相关修改→应用于椎板回植术中→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既往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跟踪随访,分别于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相关观察指标的记录→分析并总结每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脊柱序列稳定性的维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得出最终结果。结果:板截骨原位回植技术做为治疗椎管内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术式,以往文献已有详细报道,它可保持椎管的完整性,防止术后瘢痕形成再次压迫脊髓引起神经症状,其总体疗效优于非回植对照组[1,2]。胡成栋主任将其改良后用于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首先以超薄磨钻对受压部位椎板进行双侧“开槽”,整体“揭盖法”掀开椎板[3],去除椎板内骨化物,原位回植后辅以微型钛板双侧固定。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在直视下操作,减压过程中避免了“蚕食式”及“凿除法”对脊髓产生的冲击和震荡;②关节突关节大部分结构得以保留,同时行双侧钛板固定,可最大程度的避免脊柱不稳的发生;③回植的椎板为脊髓提供了机械屏障,使脊髓免受瘢痕组织的压迫;④棘突的保留为背部肌肉组织提供了附着点,可有效避免肌肉萎缩发生。在术式逐步成熟并广泛临床开展的同时,我科亦积极探索一种新型的解剖型微型钛板系统,从而有助于简化手术操作步骤,为回植的椎板提供稳定的支撑与固定,促进骨性融合。椎板回植与微型钛板的成形与应用可为椎管内良性肿瘤或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术式选择,同时,新型微型钛板系统的置入可使胸腰椎达到即可稳定,既缩短了患者的卧床及住院时间,也减少了患者家属的护理费用,符合党和政府所号召的惠民政策。结论:新型微型钛板应用于椎板回植术其疗效获得临床证实后,可作为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优选术式,可它可保持椎管的完整性,防止术后瘢痕形成再次压迫脊髓引起神经症状;此术式亦可避免术后出现胸椎不稳、后凸畸形、内固定物松动及再手术的发生。同时,新型钛板的研制成功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价值,通过控制产品价格可服务于广大低收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