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GF-I促进辐射损伤小鼠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53119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离辐射损伤不仅见于核武器爆炸、核恐怖袭击,由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核事故、核泄漏等情况下也常有发生,如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及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员受到电离辐射损伤。   骨髓是辐射敏感器官,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骨髓多系造血功能障碍,包括红系、粒系、巨核系等造血细胞减少,并由此造成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显著降低。人或动物受到辐射损伤后会出现出血、感染和物质代谢紊乱等多种症状,其中由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是导致出血、感染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研究,人们对放射损伤所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机理已有深刻认识,除了电离辐射可以直接损伤骨髓有核细胞外,其它因素还可以造成造血生成细胞的进一步减少,如在早期研究单纯放射损伤、放烧复合伤时,我室的程天民教授曾观察到大鼠和犬的骨髓巨核细胞可以被中性粒细胞噬食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巨核细胞被噬”(megakaryocytophagia)。因此,放射损伤后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外周血血小板水平降低尤为显著,如何促进放射损伤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尤其是有效提升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水平,是辐射损伤救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最初由Rinderkencth于1976年从人血清中分离得到,目前发现IGF有两种,分别为IGF-Ⅰ和IGF-Ⅱ。IGF-Ⅰ在基因结构上与胰岛素原具有高度同源性,并且因具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而得名。IGF-Ⅰ是生长调节素的一种,由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组成,分子量为7.5kD,分子中含有3个二硫键。IGF-Ⅰ是生长激素的重要效应分子,其生成也主要受生长激素调控,研究表明生长激素能够刺激周围细胞分泌IGF-Ⅰ。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IGF-Ⅰ主要由肝脏细胞、肾脏细胞、脾脏细胞等细胞内以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产生,大部分IGF-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结合而存在于血液中。IGF-Ⅰ主要通过其受体IGF-IR介导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是细胞增殖的重要调控因子。研究表明重组人IGF-Ⅰ(rhIGF-Ⅰ)不仅具有促细胞增殖作用,而且还能够发挥抗细胞凋亡的功能,如rhIGF-Ⅰ对电离辐射诱导的唾液腺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凋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rhIGF-Ⅰ在促进骨髓造血生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报道,在体外rhIGF-Ⅰ不仅能促进脐带血来源的CD34+造血干细胞增殖,并且还能促进骨髓红系、粒系、淋巴系等多系集落的生成。然而,rhIGF-Ⅰ对巨核系细胞的生成是否也具有调控作用,尚未见到相关研究与报道。此外,体内应用rhIGF-Ⅰ是否能有效发挥促骨髓造血生成作用,并具有抗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的功能,这些都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在临床上,由放、化疗及其它原因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也较为常见,如何有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因此,深入研究rhIGF-Ⅰ在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明确其对巨核系造血生成的调控作用与机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解读IGF-Ⅰ的功能,也可为研制新型造血生成调控药物提供思路与依据。   本文重点研究了rhIGF-Ⅰ对辐射损伤小鼠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及分子机制。选择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血象动态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分析辐射损伤小鼠给予rhIGF-Ⅰ处理后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变化,重点观察rhIGF-Ⅰ处理对骨髓巨核细胞和外周血血小板水平的影响作用,明确rhIGF-Ⅰ是否具有促进辐射损伤小鼠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分离骨髓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分析rhIGF-Ⅰ处理后巨核细胞分化标志分子的表达变化,观察rhIGF-Ⅰ是否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的分化;进一步以体外培养的巨核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研究rhIGF-Ⅰ处理对巨核细胞增殖和辐照诱导巨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巨核细胞骨架actin和β1-tubulin分布与重排变化,揭示其在促进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中的作用与机制。   结论:   1、BALB/c小鼠受到7.5Gy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后立即给予100μg/kg的rhIGF-Ⅰ皮下注射,与辐照对照组相比,rhIGF-Ⅰ处理组小鼠40天存活率提高近20%,提示rhIGF-Ⅰ具有明显的辐射保护作用。   2、外周血血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接受5.0Gyγ射线照射的小鼠,在给予rhIGF-Ⅰ处理后的第10-17天,除了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外,rhIGF-Ⅰ处理组小鼠的外周血血小板水平也显著高于辐照对照组;骨髓组织病理检测发现,放射损伤后给予rhIGF-Ⅰ处理,包括巨核细胞在内的骨髓有核细胞数目显著增多;集落形成实验发现,rhIGF-Ⅰ处理组小鼠CFU-GM、BFU-E和CFU-GEMM集落数均显著增多。这些结果综合提示rhIGF-Ⅰ具有促进辐射损伤小鼠包括巨核系在内的骨髓多系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3、放射损伤后给予rhIGF-Ⅰ处理,小鼠骨髓c-kit+细胞显著增多,进一步分析发现,rhIGF-Ⅰ可促进Lin-c-kit+细胞中造血干细胞标志分子Sca+-Ⅰ表达。而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Sca+-Ⅰ细胞,流式检测发现rhIGF-Ⅰ处理后巨核细胞分化标志分子CD4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些结果提示rhIGF-Ⅰ可能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向巨核细胞分化的作用。   4、CCK-8法检测发现,体外培养的巨核细胞株MO7e给予rhIGF-Ⅰ处理,其吸光度值未出现显著改变,提示rhIGF-Ⅰ可能不会直接促进巨核细胞增殖。   5、流式检测发现,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单核细胞在受到辐照射前给予rhIGF-Ⅰ处理,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同样,rhIGF-Ⅰ处理也能显著抑制辐照诱导的巨核细胞凋亡,提示rhIGF-Ⅰ对包括巨核细胞在内的骨髓有核细胞具有抗辐射凋亡作用。   6、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rhIGF-Ⅰ能够促进晚期成熟巨核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激光共聚焦证实rhIGF-Ⅰ处理可以导致巨核细胞actin和β1-tubulin向细胞一侧聚集,提示rhIGF-Ⅰ可能具有调节巨核细胞内细胞骨架分布与重排、促进血小板前体生成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PS)是指机体在受到某种环境刺激作用时引起的心理及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学习的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实现“自主学习”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优化“看”的过程,观察到位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堂评价提高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多把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评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评价要客观公正。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
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
信息反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因此,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馈。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