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五位和第三位。我国处于胃癌高发的东亚地区,胃癌的的发病率处于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发和死亡人数分别可达40万例和30万例。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等手术方式,虽然手术治疗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而言,快速有效,具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延缓了患者术后的恢复过程,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和负担,容易引起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是胃癌患者术后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与近端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相比,由于全胃切除术的手术创伤更大,操作更加复杂,距离膈肌和肺更近等原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要显著升高。但根据我所查看的资料显示,目前关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的研究甚少,因此,对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的探讨和归纳显得尤为主要。目的明确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顾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中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资料和方法此次统计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行胃癌全胃切除术25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0例,最终将248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有无肺部并发症的出现,将样本资料分为无PPC组189例和有PPC组59例。将可能的相关因素划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共20个临床相关指标。其中术前因素有14个,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近期体重变化、ASA分级、心功能分级、腹部手术史、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X线胸片或胸部CT、高血压、肺功能、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因素有4个,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术后因素有2个,包括: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首先对所研究的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卡方检验检测计数资料,t检验检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秩和检验检测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将P=0.05作为检验的显著性界限)。然后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已经筛选得到的指标中找出具有独立性的指标,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在本研究中,24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有59例,发病率是23.79%,无死亡病例。经过经过单因素检验分析发现,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有5个,分别是年龄是否大于60岁、吸烟史、术前白蛋白是否低于30g/L、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是否超过240分钟,其他指标虽然与PPC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将筛选出的5个指标设作协变量:X1=年龄、X2=吸烟、X3=术前白蛋白、X4=术中输血、X5=手术时间,将PPC设作因变量Y(1=有,0=无),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测分析可发现:5个指标均为影响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吸烟OR(3.089)、术中输血OR(2.501)、手术时间OR(2.210)、年龄OR(1.956)、术前白蛋白OR(0.153)。最后将所得的5个指标代入方程可得到:P=1/1+Exp∑(0.919-0.671X1-1.128X2 + 1.878X3-0.917X4-0.793X5)(X1=年龄、X2=吸烟、X3=术前白蛋白、X4=术中输血、X5=手术时间)结论1.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到许多临床因素的影响,通过此次的研究发现,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与5个独立因素有关,分别为年龄是否大于60岁、吸烟、术前白蛋白是否低于30g/L、术中输血和手术时间是否超过240分钟。2.同时还建立了 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可用于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于以后的并发症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此次的研究样本较少,选取的检测指标不够全面,临床资料记录的偏差等因素,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还需要进一步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