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持续稳定获得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的部分患者可成功停止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现有研究表明监测服药后患者3个月和6个月BCR-ABLIS的定量水平对远期疗效的判断如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等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拟探究3个月和6个月BCR-ABLIS定量水平及其他可能的预测因素与达到深度分子学反应的关系。方法:分析2010-2017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首次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CML-CP)并服用伊马替尼或尼洛替尼一线治疗的1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收集其外周血BCR-ABL定量结果及性别、年龄、血常规、Sokal评分等基线资料。以达到MR4.0(BCR-ABLIS≤0.01%,ABL1转录本≥10 000)作为主要观察指标,采用Kaplan-Meier绘制累计风险函数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比较3、6个月BCR-ABLIS定量水平与未来达到MR4.0之间的差异,涉及多重比较时,检验水准取Bonferroni校正,以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3个月及6个月BCR-ABLIS和初诊时性别、年龄、Sokal评分等基线指标中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代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患者获得MR4.0的独立影响因素。当以早期分子生物学反应(early molecular response,EMR;3个月BCR-ABLIS≤10%,6个月BCR-ABLIS<1%)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时,依据伊马替组及尼洛替尼组3、6个月定量水平不同分组,比较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达到EMR的差异,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首先,3个月及6个月达到EMR的患者累计达到MR4.0的比例高于未达到EMR的患者(P1=0.003,P2<0.001)。进一步将3个月BCR-ABLIS分为1%-10%、>10%和≤1%三组,发现3个月BCR-ABLIS≤1%的患者累计达到MR4.0的比例最高(P1=0.014,P2<0.001)。相似的,将6个月BCR-ABLIS分为≥1%、0.1%-1%和≤0.1%三组,仍然是BCR-ABLIS≤0.1%组最容易达到MR4.0(P1<0.001,P2=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初诊时性别、年龄、Sokal评分等基线资料与获得MR4.0无关而3个月和6个月BCR-ABLIS定量水平是影响累计MR4.0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1=0.022,P2<0.001)。其次,尼洛替尼相比于伊马替尼更容易达到EMR,3个月96.4%vs 62.3%,P<0.001;6个月91.7%vs 55.1%,P=0.001。结论:1.达到EMR与获得深度分子学反应相关,3个月BCR-ABLIS≤1%或6个月≤0.1%的患者远期更有可能达到MR4.0,应该成为追求停药患者的早期治疗的新目标。2.尼洛替尼可以使更多的患者在治疗早期就获得良好的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