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内蒙古农村牧区妇女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醋酸着色肉眼观察(VIA)和碘着色肉眼观察(VILI)进行初筛查,阳性者再行阴道镜检查的筛查方案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兴安盟科右中旗、通辽市科左后旗蒙古族聚居为主的农村牧区30-59岁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同时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患病率较高的乌审旗妇女进行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孕史、既往疾病和家族史等。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x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有效筛查人数6002名,检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74人,患病率1.23%,其中CINⅠ55人,CINⅡ9人,CINⅢ和宫颈原位癌4人,宫颈浸润癌6人,Ⅰa期4人,Ⅱb期2人;患病人群中宫颈低度病变(CINⅠ)占74.32%,明显多于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及宫颈癌。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兴安盟科右中旗、通辽市科左后旗宫颈病变患病率分别为2.32%,1.22%,0.15%,三地区宫颈病变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审旗明显高于其它两地区。宫颈病变各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30-34岁1.69%,35-39岁1.82%,40-44岁1.14%,45-49岁0.77%,50-54岁0.60%,55岁以上未发现患病妇女。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30-3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乌审旗宫颈病变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年龄、初次性交年龄、生产次数、同房前后是否清洁外阴、是否口服避孕药,既往是否有官颈炎病史,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均有意义。
结论:内蒙古地区宫颈癌预防的重点人群是否应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有待进一步统计分析,但30-39岁的妇女应受到足够的关注。提高农村牧区妇女的文化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宫颈炎症,普及性生活基本知识,消除早婚、早育、多育、多婚等恶习,去除性卫生不良因素以及安全套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病变的发生率。VIA和VILI是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方案,但其依赖诊断者的主观判断性强,可以通过缩短筛查间隔时间的方法弥补,最终从整体上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