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后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表面软骨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和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明确睡眠剥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探讨睡眠剥夺造成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可能机制,揭示睡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之间存在的联系。方法:将12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睡眠剥夺2天组(SD2d组)、睡眠剥夺4天组(SD4d组)、睡眠剥夺6天组(SD6d组)、睡眠剥夺8天组(SD8d组)、笼养对照组(CC组)和大平台对照组(LC组),每组20只。运用改良多平台法构建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剥夺大鼠的快速动眼睡眠,各睡眠剥夺组大鼠分别于刺激施加相应天数后处死,CC组和LC组与SD8d组一起处死。处死前,运用旷场试验对大鼠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取血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CRO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变化,对模型的预测效度进行评估。取颞下颌关节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下颌髁突表面软骨及关节盘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颌髁突表面软骨中MKK4及c-fos的表达变化。结果:1.旷场试验中,睡眠剥夺各组大鼠的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睡眠剥夺各组大鼠血清中CROT和ACTH的含量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显著升高(p<0.01)。2.睡眠剥夺组大鼠随刺激时间延长,颞下颌关节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睡眠剥夺后,大鼠髁突软骨表面变得粗糙,出现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纤维断裂,关节盘出现裂隙等病理性改变,以睡眠剥夺6天组和8天组较为明显,病变发生部位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相关。3.实时荧光定量PCR示,CC组与LC组间MMK及c-fos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各睡眠剥夺组MKK4及c-fos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1)。MKK4的表达变化呈现随睡眠剥夺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其中2天组与4、6、8天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4、6、8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睡眠剥夺组c-fos的表达变化较对照组升高,2天组与8天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剩余各睡眠剥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改良多平台法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通过剥夺大鼠快速动眼睡眠(REM),使大鼠进入应激状态,产生焦虑、躁动等心理状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睡眠剥夺动物模型。2.睡眠剥夺会引发髁突表面软骨发生器质性改变,且此改变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学基础。3.睡眠剥夺可以导致髁突表面软骨中MKK4表达降低和c-fos表达升高,且随刺激施加时间的延长,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成为睡眠剥夺激活髁突表面软骨破坏的因素之一。